产品碳足迹国标与行标空缺 专家建议急用先行、先试先行

2024-06-12     第一财经

针对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空缺的问题,多位专家日前建议,充分考虑我国各类产品对碳足迹的需求程度,以市场主导、急用先行为原则,优选出一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先试先行。

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

产品碳足迹是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最终处置/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温室气体排放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已先行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体系。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摸清生产端“碳家底”,有助于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他认为,碳足迹以标识形式向消费端进行展示,增强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也能培育低碳消费习惯,有利于推动形成“由点到链再到网”的全社会减碳模式。

“针对当下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空缺问题,亟须立足国情统筹做好产品碳足迹标准国际接轨工作,确保标准制定符合国际准则,同时符合我国行业的实际特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胜说。

今年3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发布关于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的通知,酝酿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将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

陈胜介绍,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逐步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充分考虑我国各类产品对碳足迹的需求程度,以市场主导、急用先行为原则,优选出一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涵盖水泥、电解铝、光伏组件、平板玻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先试先行,为后续系列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碳足迹核算涉及诸多领域和复杂的核算规则、计量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推进碳足迹有几个难点,一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关联性。所有的碳足迹必须要从产业链上来综合核算,然后对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环节进行核算,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事情比较难。二是核算方法和标准的统一问题。因为碳足迹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产品,而目前,各部门的核算标准和方法学,有的缺乏,有的不衔接等。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截至目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近日先后印发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全链条推动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建设、核算、标识认证和应用场景开发。到2025年,出台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力争完成4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30年,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池、光伏、钢铁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实施方案》时表示,碳足迹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鼓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参与,最大程度构建各方联动、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格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40bafb86d48ec853256695e4bd697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