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逐渐成为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在民间广为流行。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婚配、丧葬习俗等等。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十二生肖”,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如今仍然具有生命力。
生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从古至今有着许多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绘画、书画等等作品。不仅如此,在一些老祖宗留下的俗语当中,也有着生肖的“身影”。例如“男怕属鸡,女怕属羊。”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生肖论命又有何道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十二生肖的来源与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趣事典故。从历史典籍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十二生肖的相关记载。在考古出土的秦代竹简当中,就已经记载了一些生肖与地支对应关系的内容,但同现代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出入。
而最早完整记录十二生肖并且与现代说法完全一致的历史文献,是东汉时期王充所编撰的《论衡》一书。书中提到了所有的生肖,因此考古学家们认为,在东汉时期,关于十二生肖的说法,已经全部定型。
然而,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首先有学者提出了“星宿说”,认为在古代,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着特殊的对应关系,而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也与十二生肖形成对应。
除此之外,还有图腾起源说。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一些部族也会将某种动物作为图腾。在十二生肖当中,除了“龙”以外,其余的十一生肖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动物。而“龙”自古以来就是很多部落的图腾,甚至成为皇权的象征。因此,图腾起源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实际应用方面,古人将十二生肖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命格”,用此来推算一个人的命理。不仅如此,人们还普遍运用生肖来为男女进行婚配。例如生肖为“鼠”的人宜配“龙”、“猴”、“牛”,这样一来就是上上等的婚配。同时,古代民间还有着“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青龙克白虎”的说法。
那么“男怕属鸡,女怕属羊”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首先是“男怕属鸡”。在古人看来,各种生肖动物秉性各异,拥有着不同的习性,而拥有这个属相的人,则在性格,观念和行为上受其影响。
而“男怕属鸡”则是因为古人认为公鸡每天清晨打鸣,因此有“早鸡劳碌命”的说法,认为男人属鸡则会一辈子劳累,象征命苦。而“女怕属羊”,则是因为羊生性好动、好斗,与中国古代女子温柔,贤淑的形象不符,所以民间有着“十羊九不全”的说法。也正是因为这样,“男怕属鸡,女怕属羊”的俗语,在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
然而,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虽然如今的人们仍然沿用生肖的说法,但一个人的性格、观念与行为,并不是因为出生的年份,拥有的属相而发生改变,更多的来自于后天的经历。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