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两单位
荣获两块省级金牌
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2023年江苏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情况的通报》,东台高新区和弶港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喜获“两块金牌”!据悉,江苏省2023年金牌调解组织,盐城四家,我市摘金数盐城第一。
市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等重要指示精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坚持“四个加强”“四个结合”。今年以来,我市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平台受理调解案件1053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0%。一是加强调解网络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二是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专职兼职相结合;三是加强调解平台建设,人社系统调解中心和联合调处中心相结合;四是加强金牌调解组织建设,预防调解仲裁相结合。充分发挥2021年“全省首批金牌调解组织”东台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强化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活动,以“柔性调解”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大局稳定,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弶港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弶港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构建预防大格局 筑牢防线促和谐
一、夯实基础,织密预防网络
2011年5月,弶港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22个村居(场)、用工50人以上的企业均建立调解组织,形成镇、村居(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人事争议大预防网格。2022年10月,该镇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形成小案独办、大案联办的新格局。
二、助力赋能,打造专业队伍
既向调解组织赋能,又向调解员赋责,锚定“三个着眼”:选人用人着眼能调;技能培训着眼会调;队伍管理着眼严格。建立告知引导、调解登记、督促履行、应急预警等12项制度机制。
三、延伸触角,实行优质服务
对小微企业、养殖企业、新业态行业坚持定期抽查,抓好合同规范。常态化深入企业找“准”问题、订“实”措施,真正做到眼睛亮、见事早、措施准、行动快,守住不发生区域性一般集体劳动争议的底线。对已经化解的案件,既抓溯源性研究,又抓后续履行督查,确保案结事了人不跑,筑牢“缓冲”防线。
02
东台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东台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建立三级调解机构,实行调防统筹管控
东台高新区有中小微工商企业4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40多家,拥有职工近万人。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力打造和谐劳动关系高地,在解决园区企业、职工、群众劳动关系诉求方面始终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园区、难事不出新区”。
一、织密调解组织网络
构建1个新区调解中心,10个社区(村)调解工作站,40个规模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企业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园区建有省级优秀仲裁庭,并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共建“心灵驿站”,在用工500人以上企业配备情绪宣泄室。
二、强化调解队伍建设
调解中心配备5名调解员,各社区(村)配备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规上企业配有2名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肩负劳动监察协管职能。不断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上门培训、赴外培训,从理论和实践入手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与此同时,壮大兼职调解员队伍,由市局职能科长、国家级调解能手、职业律师,构建园区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劳动监察“三位一体”的劳动维权平台。
三、筑牢调防结合管线
常态化开展欠薪专项行动整治,动态把握重点企业薪资发放情况,对辖区内在建工程进行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从源头把控,防患未然。接诉后,会同综治、司法、工会、信访等组织,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快速调处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开展“回头看”,对调解成功的总结共性、区分差异、一事一策;对调解不成的积极维稳,钝化矛盾,控制升级,妥处纷争。近两年,调解中心共受理窗口接待、市长热线等部门转来各类案件356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5%。
@幸福东台 姊妹号集合,长按二维码关注。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