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流量不要脸,网红起诉新华字典称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2023-12-17   趣笔谈

原标题:为了流量不要脸,网红起诉新华字典称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现在的网红们为了流量不要脸了都,现有某60多万粉的网红宣称要起诉张雪峰老师,因为张雪峰说了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的话。妥妥的蹭流量。

现在又有6万粉的网红把目标对准了《新华字典》。显然是蹭流量。虽然新华字典可能有某些词条存在争议,但是这本孩子们的启蒙工具书,真的如此不堪么?

而这个博主起诉新华字典的理由,让人贻笑大方,这对夫妻宣称:“并且有可能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而他举出的例子有:“玩”字的注释组词“~女性”。实际呢,这个词条的释义是戏弄的意思的组词,使用“~女性”其实并不算词义的过分诠释。而且如果考虑到新华字典的编纂时间,在刚刚建国之际,甚至妓子这种行业还没被完全消除,当时的编纂者使用这样的词汇,反而是对当时现实的抨击。

然后他还举出“别”字的注释“腰里别着一支枪”;天啊,这都什么跟什么?这也有暴力倾向么?中国近代的小说文章里关于战争的描述很多,比如(李向阳)腰里别着一支枪,有什么问题,如果双枪老太婆还能别两支呢?这才是对历史的正视。

又如他举的例子,“累”字的注释造句“孩子小,成了累赘”;这纯粹吹毛求疵,只能说网红的门槛低,这俩夫妻没啥文化,“孩子小,成了累赘”实际上在很多近现代关于家庭的文学著作里都有出现。

比如,他认为,“倭”字的解释只有“古代称日本”,并未出现“倭寇”组词,博主称“倭寇的历史罪恶就一笔勾销”。我就呵呵了,以这个博主的想法,估计如果字典里有倭寇一词的话,他们又该说新华字典给倭寇翻案了。

新华字典是孩子们的启蒙工具书,虽然一部词典,需要不断修订,而且是依据语言变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推陈纳新。但是这个事情并不是对《新华字典》的抨击而是对流量的攫取。

笔者观点:

我只能说这些网红为了红真的不要脸,而且很没文化。

如果他们看《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的话,按照这样来释义的话,那八成这些工具书要被当做黄书了。按照这样释义的话,医术和美术教材也是黄书了。

如果连举例都只能举褒义的话那特么文字还有什么意义?而且新华字典里面的遣词造句很多都是从文学作品里面引用过来的,难道文学作品也不能出现新华字典里的这些字吗?

网络的文盲是越来越多!而现在的平台对于这种网红蹭流量,再不惩罚,加以制止的话,才会造成混乱与不安。有人说要查查谁弄的《新华字典》,实际应该查的怕是这些网红背后的推手和资本。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