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扛流感,两个肺都白了?白肺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

2024-01-21     快乐的小大夫

原标题:硬扛流感,两个肺都白了?白肺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

近日,51岁陈女士患上流感,硬扛10多天,挂水时突然昏倒。经CT检查,因肺部感染多种病毒,两个肺都白了。

什么是白肺?

“白肺”是一个口语化描述,用于描述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检查下的表现,即患者的肺部显影呈大片白色区域。重症肺炎患者肺部存在大量炎性渗出物,导致肺部在影像学上显示白色区域。一般而言,当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到80%时,才会被称为“白肺”。重症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缺氧、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乏力等症状。

哪些疾病会引起白肺

1. 感染性疾病:

肺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2.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银屑病肺病:银屑病患者肺部受累的罕见情况。

血管炎:血管炎可影响肺部,导致局部出现高密度阴影。

3. 间质性肺疾病:

肺纤维化:长期的肺损伤和瘢痕组织形成。

矽肺病:常见于长期吸入含硅尘埃的工人。

4. 心源性疾病:

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水肿。

5. 肿瘤性疾病:

肺癌:肿瘤组织在影像上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

淋巴瘤:淋巴系统的癌症,可能会影响到肺部。

转移性肿瘤: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到肺部。

6.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可能导致部分肺组织无法正常通气而表现为高密度。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压力升高,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肺野模糊。

7. 其他情况:

吸入性损伤:如烟雾或有害化学物质吸入所导致的肺损伤。

肺泡蛋白沉积症:罕见疾病,肺泡内充满蛋白质物质,影像学上显现为“白肺”。

“白肺”的确切原因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症、体征以及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判断。通常需要通过详细的医疗病史获取、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测试等方式,结合具体的影像学资料,由专业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

白肺还会伴随着哪些症状

伴随“白肺”的症状因其原发病因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相关症状:

1. 呼吸困难:包括深呼吸时感觉不适、喘息或短气。

2. 咳嗽:可能是干咳,也可能伴有痰液,有时痰中带血。

3. 发烧和寒战: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反复的寒战感。

4. 胸痛:深呼吸时胸痛,尤其是肺炎时常见。

5. 乏力:普遍感觉疲惫无力。

6. 脉搏加速:由于缺氧,心率可能会增快。

7. 头痛:同时可能有全身不适和头痛。

8. 嗜睡或精神状态改变:在严重的情况下,低氧血症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或嗜睡。

“白肺”并非一个专业医学术语,而是一个非正式的描述,在医学影像上更准确的表达可能是“弥漫性阴影”或“肺实变”。此外,影像结果只是临床判断和治疗的一部分,医生还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测试来做出诊断。

流感为什么会引起白肺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它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肺部问题。流感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引起“白肺”:

1.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直接侵犯肺泡和气道,引起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这些改变可能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肺实质的密度增加。

2.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流感会损伤上呼吸道的防护屏障,使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从而发展为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这类肺炎通常也会在X光片上显示为密度增高的区域。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在严重的流感感染中,炎症反应可以变得非常剧烈,导致肺部损伤并引起ARDS,肺部广泛的炎症和液体渗漏进入肺泡,导致在影像上出现大片“白化”区域。

4. 肺水肿:由于流感引发的重症或合并心脏问题,可能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积聚于肺泡内,同样会在胸片上表现为肺部密度增加。

5. 免疫反应:强烈的免疫系统反应对流感病毒的攻击可能对肺组织造成“友火攻心”的伤害,称为细胞因子风暴,这可能导致肺部充血和水肿,在影像上显示为较白的区域。

确诊流感所导致的“白肺”通常需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病毒检测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比如听诊、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白肺如何治疗

1. 细菌性肺炎:

抗生素:针对特定细菌的抗生素治疗。

支持性治疗:可能包括补充氧气、液体管理和休息。

2. 病毒性肺炎:

抗病毒药物:如适用,可使用抗流感药物等。

支持性治疗:提供足够的休息、补充营养以及补充氧气。

3. 肺水肿:

利尿剂: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肺部压力。

心脏支持药物:如果心脏功能受损,可能需要使用。

4. 肺结核:

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通常需要组合使用多种药物,持续至少6个月。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机械通气:为了保证氧合,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

治疗基础疾病:同时针对导致ARDS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6. 其他原因:

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需要特定的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措施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确切诊断来决定。此外,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白肺”

1. 预防感染:

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避免吸烟,减少对肺部的伤害。

2.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增强免疫系统。

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减轻心脏和肺部的压力。

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3. 环境管理:

减少暴露于污染空气中,尤其是避免长时间处在有害粉尘或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在工作场所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防尘面具)。

4.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呼吸系统的评估。

对于已知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应严格控制基础疾病。

5. 避免危险行为:

不吸烟,避免二手烟。

避免过度饮酒。

6. 职业健康:

如果工作环境中存在导致肺部疾病的风险因素,比如石棉、硅尘等,必须采取严格的职业安全措施。

7. 及时治疗潜在疾病:

如果出现任何可能影响肺部健康的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8. 心血管健康: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预防措施是通用的建议,并不针对特定类型的“白肺”。实际的预防策略应该根据具体状况和可能的疾病风险来确定。对于任何健康问题,最好是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30819ce08df356e4db76c60b26f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