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余
在云南昆明,有一所很特别的学校,
叫做“丑小鸭中学”。
这里招收的学生,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一样,
被嫌弃、被排挤、被针对。
有逃学早恋的,
有抑郁自杀的,
也有被其他学校开除的……
人们理所当然地,
为这些孩子贴上了“问题孩子”的标签。
可是这所学校无数孩子背后的故事,
却和想象中不同……
副校长杨柳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这里的孩子,95%以上是名校的孩子,
都是非常优秀的家庭的孩子。
孩子当时读的名校,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的。”
这些被人嫌弃的“问题孩子”,
大多数层是“天选之子”。
他们不仅是成绩优异的学霸,
曾在名校就读,而且家境也不差。
有的孩子的爸爸是官员,
有的孩子父母都是高校老师,
有的孩子的父母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但是为何最终成为“问题孩子”,进入这个特殊的学校呢?
事情还要从他们的经历说起。
丑小鸭中学里,有一个15岁男孩。
他曾在长沙当地一所很好的中学读书,
他本身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平日里在学校,他每天6点上早自习,
一直到晚上10点40下晚自习,回宿舍睡觉。
日复一日,反复循环。
看似充实的日子,
没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少压力,
以至于心态逐渐崩坏。
有一次,他自己在家,躺在床上,
莫名就开始情绪崩溃,嚎啕大哭。
哭着哭着,他决定自杀。
他跑到厨房,毫不犹豫地拿起刀,
狠狠地割在自己手上。
抑郁和优秀,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孩子身上共存。
女孩小优,人如其名,做什么都很优秀。
学习成绩好,能歌善舞,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突然有一天在家割腕自杀。
因为发现及时,女孩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
但是医生觉得她的心理状态有很大问题,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她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
“她就是考试考不好,一时想不开而已。”
学校里很多孩子都是这样。
他们的父母永远把关注点放在学业上,
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终把孩子推向了抑郁,
变成了所谓的“问题孩子”。
有一个女孩陈阳,父母都是浙大博士。
从小到大,父母对她要求非常严格。
她的爸爸在杭州一所专科院校当老师,
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警告过她,
如果她考上了专科,就要打她。
平时在家,
妈妈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进入她的房间,
看看她是不是在学习。
有一次,妈妈进来的时候,
看到她在画画,就冲她边骂边哭。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陈阳,
也莫名有一种“不考个浙大都说不过去”的感觉。
只是这些压力,
除了让她越来越焦虑外,几乎没有其他作用。
成绩稍微下降了一点,
她就焦虑得整夜整夜失眠。
心里的焦虑无处倾吐,
独自硬扛又压得她喘不过气,
到最后,走进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中。
(昆明丑小鸭中学一位刚入学时的孩子)
丑小鸭中学的校长詹大年,
就曾经说过一个学生的故事。
学校曾有一个孩子,
被诊断为重度抑郁,药物治疗都无效。
刚到学校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话题都是“想死”。
学校找了很多专家,用了很多方法,
才“救活”这个孩子。
但是父母看到孩子变好了一点,
就马上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
这样的做法,
让孩子好不容易重新积聚起来的生命力,
再次分崩离析。
类似的故事,在丑小鸭中学的孩子身上不断重复发生:
逃课、休学、厌世、抑郁……
而这样的现象,不
仅仅只存在于这所学校。
想起2019-2020国民心理健康报告中,
就有一组让人触目惊心数据: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约1成,
其中重度抑郁率检出率约1.9%-3.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成,
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7.6%-8.6%;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4成,
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10.9%-12.5%。
很多父母只看到这些孩子的阴郁,
却没有给他们正确的指引。
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都在呼救。
丑小鸭中学里的教育,恰恰相反。
相比于孩子的成绩,
老师们更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很多刚进来的孩子,叛逆、抑郁,
浑身都裹着一层厚厚的防备和绝望。
而詹校长给予这些孩子的,
只有无限的接纳和包容。
孩子不想上课,
学校里的老师就会带孩子出去走走。
孩子做错了事,
等着他们的不是责骂,
是老师们认真耐心地开导。
很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
一点点卸下心防,
生命力一点点回流。
其实那些陷入困境里的孩子想要的,
只是一份爱和接纳。
采访视频里一个女孩让我印象深刻。
刚进学校的时候,
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
似乎整个人都被阴郁笼罩着。
可在后面面对镜头的时候,
她笑得特别开心。
她跟采访的工作人员说:
“我妈妈给我送东西过来了。”
话语间的欢喜,眼睛里的兴奋,
满当得要溢出来。
她还迫不及待地取下脖子上的围巾,
告诉工作人员,
说这个围巾应该是妈妈亲手织的。
她一边说,一边找到围巾粗糙的收尾处。
看着这么粗劣的围巾,
她自己都笑弯了腰。
但是她的手,一直反复抚摸着这个线头,
最后还抹了下眼角说:
“挺快乐的,她还记得我。”
这个时候的她,一颦一笑都无比鲜活,
和刚进丑小鸭学校时的那个阴郁的她,
判若两人。
父母或许很难相信,仅仅只是一条围巾,
就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充满阳光。
但这就是父母的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孩子会因为这份爱而得到救赎
爸爸妈妈的爱,
是他们对抗世界时最坚硬的铠甲啊!
作家刘娜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孩子的种种表现,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
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他所处关系的反映。
一个孩子所处的关系,主要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丑小鸭中学这3000个问题孩子身上,
其实都是一种映射和警醒。
所谓的“问题孩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有问题。
丑小鸭学校,只是一个孩子们的临时疗愈所。
真正的问题,出在家庭里,出在教育上。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尽力接住孩子,
为孩子的成长兜底,
成为孩子的特效药。
就像校长詹大年解释,
为什么要把学校取名为丑小鸭中学时说的:
“‘丑小鸭’是白天鹅的品种,
长大后是要飞向蓝天的。”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
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飞向自己的世界。
—— End ——
作者:大余,忠于自己,忠于生活。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