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和丈夫的爱情,反衬了多少女性的疼

2022-04-27   现代与经典

原标题:王亚平和丈夫的爱情,反衬了多少女性的疼

作者:刘娜

微信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世界瞩目,全网沸腾。

我们的三位航天英雄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安全出舱,身体良好。

作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美丽大气的王亚平,关注度最高。

其实,除了航天员的身份外,王亚平还是个学霸。

她是北大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北大心理学博士。

她和丈夫赵鹏的爱情故事,特别值得一写——

01

王亚平出生于1980年,父母都是山东烟台农民,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

1997年高考时,体能和身材都出众的她,参加了招飞考试,成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

大学毕业时,王亚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正式成为一名飞行员。

之后,她认识了丈夫赵鹏。

王亚平优秀、美丽、大气,赵鹏英俊、温和、担当。

2003年9月,志同道合的他们,领证结婚。

虽然,他们属于同一个部队,但驻地相距数百公里。

部队纪律严格,训练任务又多,一年365天,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30天。

军人的爱情,伟大和悲壮都在于,儿女情长必须让位于家国情怀。

王亚平和赵鹏约定:

每天,不管谁先完成任务,都要给另一个发短信,报平安——他们没法打电话,因为一个任务结束了,另一个还在执行中。

有时,他们执行任务时,在天空中相遇,就用暗号打招呼,表达对彼此的牵挂和思念。

这些习惯,他们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从你身边飞过,却什么也不能说。”

这,就是飞行员的爱情。

02

结婚的第三年,王亚平和赵鹏原本商量着,要一个孩子。

这时,恰逢航天员选拔。

王亚平以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重重选拔,成功当选。

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暂时放弃要孩子的计划。

在自己和妻子、小我和大我之间,赵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支持妻子追逐梦想,支持国家飞天计划。

不仅如此,他还放弃个人晋升的机会,妇唱夫随来到北京,当起妻子的贤内助。

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家里家外的琐事……他全包了。

赵鹏脾气特别好,他从来不惹王亚平生气,每次见面他都让妻子眉眼含笑地说再见。

他让飞天的王亚平,不为地上的任何琐事分心。

作为飞行员,他比谁都清楚,飞在天上的人,要心无旁骛,要一心一意。

他要让心爱的女人,心无挂碍地翱翔在太空,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

2013年,作为神舟十号飞船首飞女航天员,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组成强强联合,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

使命也意味着压力,荣耀也意味着风险。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全国人民都在欢呼时,作为航天员家属的赵鹏,内心很复杂:

他相信国家和妻子。

但爱到深处是恐慌。

15天后,神舟十号成功着陆于内蒙古。

王亚平成功踏出太空舱。

直到那一刻,赵鹏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世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爱你的人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此言不虚,深爱如斯。

03

2016年,王亚平如愿当上了妈妈。

短暂的休息后,她又投入到紧张训练中,为国家下一步的飞天计划做准备。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组成的飞行乘组,顺利进入太空,完成国家使命。

出差太空的半年时光里,王亚平化身“太空教师”多次授课,向全国人民展示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一系列神奇现象。

元旦和春节期间,在太空出差的王亚平,还向边防战士和全国人民送上祝福。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赵鹏带着女儿,手捧鲜花去接王亚平。

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

那一刻,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王亚平,双眼含泪地看着女儿,女儿看着从太空摘“星星”回来的妈妈,而一旁的赵鹏则深情地看着妻子。

所谓守护,就是你逐梦时,我帮你守着家。

你回家时,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你。

04

接受董卿采访时,王亚平愧疚地说,她可能是一个合格的航天员,但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孩子出生后,她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都是丈夫赵鹏和她父母在照顾。

人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祖国不负卿。

优秀如王亚平,也没法同时做好天上和人间的事儿。

幸好,她还有赵鹏。

他站在她身后,给她兜底,为她善后,为她扫清人间烦恼,让她翱翔太空宇宙。

如果你是个对婚姻有思考的人,你会发现,那些优秀又幸福的女人,都有一个像大地一样沉实稳妥的男人:

默默无闻,长情温柔,负责担当。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成就非凡,事业辉煌。

她发现的青蒿素,堪称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但她的成功,离不开她的丈夫李廷钊。

屠呦呦和李廷钊是中学同学。

作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两个人都非常优秀。

李廷钊还是一名教授级工程师。

但为支持妻子的梦想,他甘愿站在妻子身后,承包起家庭一切事务,让妻子“两耳不闻家里事,一心只攻青蒿素”。

他不仅当起屠呦呦的贤内助,还当她的助手。

得知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需要做人体临床时,李廷钊深知妻子身体不好,就毫不犹豫地替她去试药。

“你为什么娶我?”

“我就想当你的小白鼠嘛。”

没有表白,也不浪漫,我默默站在你身边,托举你来到世界之巅。

这样的老爱情,也属于我们的“疫苗英雄”陈薇和她的丈夫麻一铭。

和王亚平一样,端庄大气的陈薇,一小就是学霸:

浙大毕业,保送清华研究生,进入部队从事科研,和传染性病毒死磕。

她和麻一铭在火车上认识后,麻一铭就从青岛辞职,跑到北京找她。

大概从那时起,他们在婚姻里的角色,就已写好剧本:

他时时处处以她和她的梦想为主,也给国家贡献了一位功臣。

“做家务,是对陈薇才能的浪费。”

这是麻一铭的情话。

为了这句情话,他付出了半生代价:

陈薇只管搞科研,家里一切都是麻一铭管。

他不仅照顾陈薇,还照顾陈薇的团队。

团队有事儿,需要人手,麻一铭二话不说,就当起编外人士。

这些年,陈薇几乎天天加班,不管多晚,麻一铭准在门口等着妻子一起回家。

人生很难,但只要有爱相伴,说难也不难。

科研很苦,但只要有人守护,再苦也是甜。

王亚平、屠呦呦和陈薇,是女性中的佼佼者。

她们有各自的天赋和才华、努力和运气。

但,她们身后,都站着一个不拖后腿、格局够大的丈夫。

这,才是我今天要写的主题——

05

这世上有很多优秀的男人。

但他们都是让女人退守后方,自己上战场挣荣光。

只有极少的男人,明明自己很优秀,但甘愿让妻子踩着自己的肩头,创造更大的成就。

谢谢这样的男人,让我们目睹优秀女性的风采,见证她们创造一个时代。

王亚平、屠呦呦和陈薇的婚姻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事业上投入多了,势必在家庭投入少。

在家庭投入多了,势必在事业上做牺牲。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皆如此。

所以,谁也不要拿家庭和事业兼顾的牢笼,去套女人。

做好一样,已经是万难。

两样都做好,除非是神仙。

我们都不是神仙,没有必要相互为难。

常常有姑娘问我,什么样的男人才值得托付?

我的答案一直是,也永远是:

欣赏你的人。

唯有欣赏你的人,能看见你的价值,支持你的梦想,让你做自己。

他不会剪断你的翅膀,因为他期待你飞向辽阔的蓝天。

他不会妒忌你的成就,因为他渴望你创造更大的奇迹。

他不会恐惧你的强大,因为你的荣耀就是他的荣耀。

他发自内心地欣赏你,才会把“我们”比“我”看得更重要。

因为欣赏,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望周知。

-END-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