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喵喵(富书专栏作者)
蔡康永说过:“长大这么辛苦,如果不趁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实在太不划算了。”
可是有多少人是在为自己而活?我们背负了很多责任,扮演了很多角色,父母,子女,职员,下属,却独独忘了自己。
一时地付出,内心会产生愉悦;一味地付出,只会不被珍惜。
若活在他人制定的标准里,便会失去对生活的掌控。
走过半生才幡然醒悟,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
成年人的通透,是不受外界声音而摇摆。
不用别人的嘴,评判自己的人生
叔本华说曾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很多人从小就被困在“他证”陷阱里,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获得自己的价值,即便成年后,也一直保持着讨好他人的习惯,
考了100分,被夸是好孩子;考了90分,被质问为什么不是满分。
公务员上岸,有了编制,被认为是光宗耀祖的事,大肆炫耀;入职私企民企,哪怕前途一片光明,也不被看好,收不到好脸色。
然而取悦他人,终究是徒劳无功。
美国心理学家布莱柯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提到,讨好者对他人的认可非常依赖,无法欣赏和认可自己,不相信自己给予自己的肯定。
只有当他们被接受、被需要、被赞赏的时候,他们才会感觉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值得的;而一旦他们被拒绝、被冷落、被批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李雪琴的成绩在学校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在她14岁那年,家庭发生了变故,她破天荒地考了第二名。邻居就说“离婚耽误孩子了”。
就怕这一声“耽误”伤了母亲的心,她拼命学习,试图用分数粉碎质疑,自此不敢再考第二名。
也正是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母亲的情绪,她的委屈无处可吐,久而久之,患上了抑郁症。
而德鲁·福斯特,哈佛第一位女校长,她在面对流言蜚语和外界责难时,选择置之不理,只是在一次演讲中淡然回击:我不是哈佛女校长,而是哈佛校长。
福斯特增加学生财政援助,一点一点拓宽哈佛的大门,支持人文学科的发展,推动哈佛大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卸任时,校董委员会评价她是哈佛最伟大的校长之一。
任由外界看法来主宰人生,结果只能是在各种闲言碎语中消耗自己。
我们的价值不在别人嘴里,我们的生活亦不在他人手中。
不为别人的批评而担忧,不为别人的赞美而狂喜。
拒绝言语绑架,不受情绪勒索。
人生如何,在于我们的选择。
不把自己的命运,绑在别人身上
曹禺所著《雷雨》中讲述了一出爱情悲剧,虽然繁漪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她把自己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地交到别人手上,依附于他人而活。
18岁的她嫁给了38岁的周朴园,虽然男方年龄大,但二人门当户对,加上周朴园仪表堂堂,成熟稳重,富有学识。
带着对爱情美好的期许,繁漪进了周家门,成为续弦,实际上却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女人。
婚后预期的幸福并没有来临,周朴园并不爱繁漪,他只想控制繁漪,在她面前总是展示对另一个女人的回忆,二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繁漪在周家异常孤独,内心一片荒芜,除了认命别无他法。
直到遇到了周萍,不顾后妈的身份,爱得疯狂。繁漪以为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没想到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把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繁漪想让周萍带她逃离这个牢笼,却所托非人,周萍轻易就抛弃了繁漪,转而投向丫鬟四凤的怀抱。
繁漪不是不能自救,但是她都放弃了,反而把自己的命运和周家两代人绑定,最终落得不幸收场。
郑渊洁曾说过:“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人生会陷入被动。”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努力太难,逃避很容易,只需要依附他人即可。
但是别人给的,终究有被收走的那一天,因为你没有守住它的能力。
想要什么,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去获取。
《三十而已》的王漫妮一心想钓个金龟婿,摇身一跃成为富太太。
她做奢侈品销售也是为了遇见有钱人,并且把自己的收入全部用来编织一个精致的生活,房租每月七八千,一双鞋子3000多,还不算化妆品。
结果却是遇到海王,遭到背叛,辞掉工作,她灰溜溜地回到小城。
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不愿意留在小小的池塘里,王漫妮借着魏总给的机会又回到了上海。
她很明白,依靠魏总,可以过上她之前想要的日子,然而这次她没有走捷径,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公司里赢得一席之地,后来又决定出国深造,让魏总刮目相看。
不依附,不高攀,不绑定,对待人生,取舍有度。
正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没有人能给你未来,你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撑腰。
你和命运抗衡的底气,就来自你的独立。
允许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
《无声告白》中说道:“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佛家有个词叫“悦纳”,悦纳自我意为愉悦地接纳最真实的自己。无论我们是否功成名就,还是普通平凡。
你的人生是否成功,也不是被这些指标所定义。
还记得那个“抛夫弃女”的苏敏吗?
30多年的婚姻中,二人只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忍受丈夫的冷漠指责,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在56岁那年毅然“出走”,逃脱婚姻的牢笼,摆脱不幸的生活,自驾出游,寄情山水,寻找诗和远方。
我们自以为桎梏住我们的,挣脱后才发现,就像纸糊的,轻轻一挣,就碎了。真正困住我们的,是内心的枷锁。
身处红尘,常为偏见规矩所累,在功名利禄中迷失自我。
俞灏明经历过车祸后,说道:“我们这一生都是被各种东西绑架,以前我是被颜值绑架,后来被勇敢绑架。这么多年我终于想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接纳自己。”
正如《廊桥遗梦》中最大的遗憾,不是弗朗西斯卡错过了爱情,而是她失去了成为自己的机会。
弗朗西斯卡也曾是一个浪漫多情的意大利少女,但是当她和丈夫生活在美国乡村后,离她的梦就越来越远。
没人和她谈叶芝,他们在乎的是天气,是农产品的价格;喜欢的音乐总是被女儿切掉;已经记不得烛光晚餐是多久之前的事了;就连关门不要那么大声那么细微的请求,都没有人放在心上。
而和罗比特在一起的四天,她觉得自己不像自己了,却比之前更像原来的自己。她畅快淋漓地露出自己真实的样子,被认可,被尊重,被理解。
压抑自我来迎合他人,是无法获取真正的快乐。
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活出你想要的模样,才能享受到生命的喜悦。
放下心中执念,允许自己回归本真。
人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张德芬曾说:“我们为自己负责是最重要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在我们自己的内在。
你把自己修好了,由内而外透放出来的那个光亮是可以照亮别人的。”
有时候不如意,是因为你活在了一个不适合你的模式里。
我们终其一生的修行,不过是找到自己,悦纳自己,遵从内心真实的想法。
不给他人带来烦恼是慈悲,不给自己增加烦恼是智慧。
作者简介:喵喵,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90后已婚少女,用写作实现人生自由,第4本书即将出版,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富小书,你身边最好的闺蜜,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