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宋倩没犹豫:
不怕“不讨好”,就怕“不立体”
楚天都市报(以下简称C):宋倩这个角色其实并不讨好,接演的时候没有犹豫过?
C:今天网上有一个细节整理贴,里面提到英子被诊断为抑郁症时,宋倩在手上掐出了指甲印,所以也会为角色做一些设计吗?
T:我其实特别怕别人问我关于表演细节的问题,这个怎么演的?那个怎么演的?首先一个角色演完了我就有点忘了,肯定有设计,但表演大部分时候是一个“综合体”,你在设计这个人物的时候她的丰富性就会有相应的肢体语言、心理表达出来,而不是设计好了你再去呈现。再就是有关说表演难度,对我来讲所有角色都没有简单的。因为简单就说明这件事无趣呀(笑)。我愿意做演员就是因为它比很多职业更有趣。
母亲该掌握“界限感”吗?
“妈妈”这个角色,其实跟孩子“同龄”
T:其实在我们这个年龄,每天接触的人、经历的事,都是学习的机会。我们并不是因为拍《小欢喜》才突然想起教育,教育于我而言就是每天的事情,每天我都在学习。每个人说话的时候我都在想,他这话有意思,对我来讲是一个养分。
当然,很多人因为宋倩,会去想一个母亲的“界限”在哪里,母亲到底该给予孩子多大程度上的帮助,这确实是包括我在内每一个妈妈在每一天都要纠结的事情。养孩子是这样,今天你还可以因为她的要求去帮她做一些事,明天她就会对你说这个我要自己来。但这不是就是成长吗?而且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成长中的,做妈妈,也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开始的,“妈妈”这个角色其实和孩子同龄,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
C:那随着女儿的长大,你们之间的沟通会有所变化吗?
T:当然会变,我女儿就经常会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这是妈妈教我的道理。”其实这个道理也不是妈妈创造的,也是她妈妈我学习来的。但基于这个基础,无论是人和人的交往还是家庭中的分工,我觉得变化是正常的,那变了就变了吧,变了以后我们一定会有应对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你的初心在哪里,这个比较重要。
T:孩子能记下来,但“懂”,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她不经历事儿,就很难理解某句话。就像我小时候经常有人跟我说一句话一个词儿的时候我都觉得我懂了,等我长大之后我会发现,当年的“懂”就是懂了一个皮毛,真正懂得这句话在生命中的含义,还是要去在生命中印证的。
整理好一个家也是“事业”
中年女演员窘境?平等是条长远路
T:说年轻观众从宋倩这个角色认识我,这个话真的挺对的。确实现在的观众已经完全换了一波了,已经不只是当年看我演戏的那些主流观众了,对他们来讲我是陌生的,完全像个“新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很好玩儿,这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
C:那徐峥导演会看你的戏吗?他怎么评价的?
T:也是老有人问,说为什么我老在家里呆着,其实我真没一直在家,虽然最近没演戏,但不代表我无所事事(笑)。其实能整理好一个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况且这事儿我还真做得不怎么得心应手。现在在家里养孩子养了十年,回头一看发现当年那个笨手笨脚的我如今干得也算是非常麻利了,但麻利、熟练之后,可能会对某些事情的发生变得麻木了。所以我希望自己永远有敏感的心,能够感受到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家里的每个人最近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再去做调整。让家人永远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整体环境里。
C:所以其实在您身上不存在这种所谓的“中年女演员窘境”。
T:我自己曾经在一个女性论坛上听过《半边天》主持人张越的发言,她说女性参加社会工作其实是从二战以后才开始的,到现在为止还真谈不上有多少年,所以女性要在同等的社会地位上要求完全的平等这还真是一条长远的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做得到的。再加上演员本身就是一个蛮被动的职业,等待着别人来选择。哪怕是在我事业最鼎盛的时候,一样也会错过很多可能适合我、但我完全不知道、人家也没想起来我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