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作家王鸣录逝世,曾创作不正之风等作品,姜昆发文表示怀念

2022-03-23     小凡娱影

原标题:相声作家王鸣录逝世,曾创作不正之风等作品,姜昆发文表示怀念

相声的创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演员自身的独立创作;其二是相声作家的独立创作;其三就是两者混合创作而生成的作品,其中以第三类创作方式居多。

这也难怪,凡是作家创作的作品,大都与舞台有着一定距离,不自觉的就要通过演员的变通灵活使用,从而达到最融洽的演出效果,两者是相互合作,互相提携的关系。

相声作家与相声演员合作的范例是梁左与姜昆,梁左出色的剧本编写才能与姜昆独到的改编功力,促成姜昆相声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高峰期。

专业的相声创作者不少,可不只有梁左一个,其他的像是廉春明、王鸣录、赵连甲、崔琦等都是知名的相声作家,或许大众不熟悉他们的名字,但一定熟悉他们创作的作品。

如今相声的颓废之势与没有好的作品有极大关系。一来没有了安于平凡的相声创作者,相声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二来缺少了能写作品的演员,没有好本子演出质量就别说了。

相声创作能力也是相声实力的一部分。当下哗众取宠成为常态,更有甚者挂着一身灯泡上台演出,这是把自己当猴耍了,根源就是没有相声实力闹得。

相声发展青黄不接的现状下,噩耗却随着而来。著名的相声作家、原天津曲艺团一级编剧王鸣录先生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84岁。

王鸣录曾是天津和平区曲艺团相声队的相声演员,师承相声演员张嘉利,而张嘉利又是张寿臣的徒弟,王鸣录便是张寿老的徒孙,文字辈相声演员。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起,王鸣录就开始创作改编相声。处女作是《狗熊大象借钱》被马季看上,后被改编为相声《狗熊大象》。

1980年,王鸣录被调入天津曲艺团,从此成为一名专业的创作员,逐渐淡化出相声表演舞台,天津曲艺团的很多相声名家都说过王鸣录写的相声。

比如高英培的《不正之风》、《教训》;李伯祥表演的《聊天儿》;常宝霆表演的《萧何难》、《道德法庭》等都是王鸣录的作品。

老先生一生甘于做绿叶陪衬,将毕生奉献给他说热爱的相声艺术,用专业的作品捧出了几位专业的演员,用高产的生涯回报了无数热爱的观众。

王鸣录曝光的机会不多,能够了解老先生日常生活的人也极少,天津相声界也少有怀念的内容和悼念的文章。平常走在前列的德云总教习高峰也归于沉寂,是交集太少,还是另有隐情?

之前对刘洪沂的一段采访倒也能说明一二,王鸣录拜过师学过艺,能说也能写,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萦绕,或者说有点张狂。

刘洪沂说了这样一段话:“王鸣录写一个本子,说什么,一个字不许动啊,“动我一字,如淫我母”,这谁还敢动?他就说他会说相声,本子里都处理好了。”

这倒是将老头的倔强和可爱描述得淋漓尽致,独特的学艺经历,自然给老先生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或许他是怕有些演员瞎改影响作品的完整程度,并不一定得完全贬谪。

万能胶、坐地炮也只能留存在观众的怀念之中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05ba314bf80801566934bfd1e23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