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四川省地级市,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2019-05-09     旭东读史

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是四川省地级市,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1],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1]是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以名优酒为主体的食品工业基地、循环型化工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9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全市下辖3区4县,户籍总人口509.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6.21亿元。总面积12232.34平方公里[2]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叠合部,以盛产国家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而驰名中外,享有“中国酒城”美名;拥有泸州老窖旅游区、尧坝古镇等11处4A级景区,[3]拥有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泸州油纸伞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为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设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经济高地。[5]

2018年12月21日,泸州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人口

2017年,年末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55.28万户,户籍总人口50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9.10万人,乡村人口300.4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1.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3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20.39万人。城镇化率48.95%,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12]

民族

泸州市共有48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3.1万人。全市有2个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8个民族乡、342个民族村寨。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6.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1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50.5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562.46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9.7%和3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020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2.0:53.5:34.5调整为11.5:53.3:35.2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9.76亿元,增长1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76亿元,增长4.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02亿元,增长8.2%;金融业增加值66.86亿元,增长12.9%,房地产业增加值60.15亿元,增长11.3%。[15]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8元,比上年增长9.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95元,比上年增长9.1%。

2017年,泸州市非公经济增加值950.18亿元,比上年增长9.3%,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570.0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330.25亿元,增长9.4%。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933.95亿元,增长9.3%。港澳台及外商经济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10.1%。

2017年,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6%,衣着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8.1%。

2017年,泸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和房地产投资2005.11亿元,增长17.6%。全社会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3.49亿元,比上年下降20.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1.51亿元,增长5.4%,其中工业投资582.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77.11亿元,增长27.5%。基础设施投资601.36亿元,增长1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4%。全年民间投资(含农户投资)11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4%。

2017年,泸州市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04亿元,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80.91亿元,增长22.2%。公共财政支出368.71亿元,增长9.5%。财政支出继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倾斜。教育支出77.20亿元,增长14.3%;农林水支出52.43亿元,增长3.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1.0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90亿元,增长7.9%;住房保障支出13.67亿元,增长1.9%;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4.89亿元,增长15.4%。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163.22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13.24亿元,增长8.4%;畜牧业产值112.28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11.54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5亿元,增长7.2%。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6.24亿元,增长4.0%。[2]

2017年,泸州市粮食播种面积36.1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2%。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2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07万公顷,增长5.6%;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38万公顷,增长10.8%;烟叶播种面积0.84万公顷,减少15.6%。

2017年,泸州市粮食总产量206.13万吨,比上年增产0.3%。其中,稻谷122.72万吨,增产1.2%;高粱14.06万吨,减产12.2%;玉米28.16万吨,增产5.2%。油料产量6.53万吨,比上年增产32.4%,其中油菜籽5.85万吨,增产37.0%。烟叶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减产14.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5.98万吨,比上年增产4.8%。茶叶产量1.31万吨,比上年增产8.1%。水果产量21.99万吨,比上年增产6.8%。药材产量3.13万吨,比上年增产28.8%。甘蔗7.34万吨,比上年减产0.5%。

2017年,泸州市生猪出栏334.12万头,比上年减少4.8%。牛出栏8.01万头,减少0.5%。羊出栏50.33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3533.90万只,减少3.5%。兔出栏1032.61万只,增长2.4%。肉类总产量32.52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猪肉产量24.09万吨,减少4.2%;牛肉产量9625吨,增长1.4%;羊肉产量7873吨,增长2.0%。禽蛋产量4.28万吨,比上年减少1.0%。水产品产量8.30万吨,比上年增长5.6%。蚕茧产量2007吨,比上年减少2.2%。年末生猪存栏250.41万头,比年初减少1.4%。

2017年,泸州市完成造林面积2131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4236公顷,当年新封山育林1334公顷,低效林改造5680公顷,森林抚育面积5966公顷,人工更新面积66公顷。人工造林重点工程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66公顷,退耕造林工程2667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366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075.4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471公顷。木材产量(商品材)12.08万立方米,大径竹产量833.44万根。

2017年,泸州市新建成水利工程1787处,古蔺观文水库、泸县三星桥水库等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年末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达35.02万处。其中,水库481座、水电站292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739处、塘坝23895座、机电井30.32万眼。全年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能力达到95546万立方米,实际供水量93264万立方米。

2017年,泸州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9万公顷,累计有效灌溉面积15.33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2万公顷,累计节水灌溉面积10.93万公顷。年末规模以上灌区达120处,渠道总长度2624公里。新建达标堤防5.31公里,达标堤防累计达到103.04公里,堤防总长度为144.79公里。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万公顷,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0.8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43万公顷。封禁治理保有面积7.27万公顷。

截至2017年底,泸州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27.0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25.0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在规模工业中,从主要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1%;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9%;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1.9%。从重点产业看,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7.5%。其中,酒类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7%,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1.4%;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12.9%,机械行业增加值增长8.5%,能源行业增加值下降1.8%。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4.4%。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6.5%。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盈利的企业616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利润总额104.32亿元,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0.10%,下降2.40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9.62%,上升1.7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8.65%,上升10.1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0.1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和房地产投资2005.11亿元,增长17.6%。[2]

国内贸易

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4.09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7.98亿元,增长13.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17.54亿元,增长13.6%;餐饮收入104.53亿元,增长11.7%。

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8.45亿元,增长19.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432.28亿元,增长19.9%。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3.0%,化妆品类增长68.1%,金银珠宝类增长41.7%,日用品类增长2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8%,中西药品类增长8.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3.2%,家具类增长25.9%,通讯器材类增长105.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1%,汽车类增长2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1%。[2]

旅游

2017年,全市新创建4A级景区2个、 2A级景区5个,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34个,其中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14个。全市新创建省级旅游强县1个、旅游扶贫示范区1个、旅游扶贫示范村9个,年末全市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强县(区)2个、旅游扶贫示范区1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2个。新增旅行社分社4家、旅行社服务网点26个,年末全市有旅行社25家、旅行社分社31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32个。新增四星级宾馆1家,年末有星级宾馆1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6家、三星级宾馆4家、二星级宾馆7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934.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接待入境游客 0.3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旅游总收入441.88亿元,增长33.4%。[2]

对外经济

2017年,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为泸州发展增添新动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57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6.1%。其中,进口9279万美元,增长168.6%;出口196429万美元,增长616.2%。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93311万元,比上年增长576.3%。其中,进口62747万元,增长172.5%;出口1330564万元,增长627.1%。

2017年,全年新履约市外来泸投资项目713个(不含港澳台及国外),投资总额2253.2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6个,投资总额977.84亿元;工业项目373个,投资总额817.44亿元;省外国内项目245个,投资总额1287.51亿元。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包括续建项目资金)12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省外资金422.14亿元,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2.11亿元,下降23.6%;第二产业项目到位资金828.68亿元,增长24.3%,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562.0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99.15亿元,增长18.3%。

2017年,新签外资项目(合同)7个。全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8416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0%。对外投资600万美元,同比增长60.0%。[2]

财政

2017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04亿元,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80.91亿元,增长22.2%。公共财政支出368.71亿元,增长9.5%。财政支出继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倾斜。教育支出77.20亿元,增长14.3%;农林水支出52.43亿元,增长3.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1.0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90亿元,增长7.9%;住房保障支出13.67亿元,增长1.9%;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4.89亿元,增长15.4%。[2]

金融

2017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79.29亿元,比年初增加296.5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478.57亿元,比年初增加162.1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51.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9.6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07.89亿元,比年初增加80.2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43.63亿元,比年初增加89.37亿元。[2]

证券

2017年,年末在泸证券公司有9家,所属营业部12个。股票有效账户数39.48万户,比年初增长15.7%;持有股票市值618.30亿元,比年初增长47.9%;全年证券交易额为3559.22亿元,比上年增长47.8%。证券公司营业收入1.50亿元,比上年下降24.2%;利润0.66亿元,比上年下降40.4%。[2]

保险

2017年,年末在泸保险业务机构41家(含代理公司)。按业务性质分,财产险业务机构18家,寿险业务机构23家。全年保费总收入69.55亿元,增长30.8%。其中,财产险机构保费收入20.99亿元,增长12.9%;人寿险机构保费收入48.56亿元,增长40.4%。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26.10亿元,增长7.1%。其中,财产险机构已决赔付金额11.09亿元,增长16.2%;人寿险机构赔付金额15.01亿元,增长1.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t-R_msBmyVoG_1ZaY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