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北京隆重举行
经国务院批准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共授予308项(人)
令人骄傲的是
仙桃人何炎平榜上有名
何炎平
何炎平是我市西流河人,他曾考取所在高中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并没有听从父亲希望他留在武汉读书的建议,而是坚持要去上海,于是填报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船舶工程专业。1993年,本科毕业后,何炎平选择了继续在本院攻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后留校任教,并在1997年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
他参与的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设计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联合闵行区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齐耀重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针对我国疏浚需求巨大,挖泥船曾长期依赖于进口的问题,项目组共设计出大型绞吸挖泥船60余艘,年挖泥量超过10亿立方米,年产值超过百亿人民币。这批绞吸挖泥船已成为我国疏浚行业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多项世界纪录,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依靠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
中国目前不仅可以造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
而且整个中国的疏浚装备
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这个转变来自数位中国船舶工程师不懈的努力
仙桃人何炎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
截止2018年,他共设计了56艘绞吸挖泥船
并有数项设计为国内首次开发
他被授予“船舶设计大师”荣誉称号
(左一为何炎平在领奖现场)
此项荣誉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也是全国高校中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江苏南通海门,全球最大非自航绞吸疏浚装备“新海旭”启航 图丨视觉中国)
作为船舶设计研究所的现任所长,何炎平主持设计了世界最大的重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新海旭”和“新海腾”。“拧成一股绳儿把事情做好是我们团队最大的特点。”他透露,“所里每个人,这十几年加班不计其数,寒暑假也几乎没有休息。因为每天工作8个小时,4个小时做教学、4个小时做科研是远远不够的。”
非一日之功
乃久久为功
特等奖殊荣的“后台”
正是“硬科技”支撑的大平台
中国梦、海洋梦
何炎平,你是我们仙桃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