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天使,那就是你的样子!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刘瑜倩

一个电话,牵动着丈夫对一线抗疫妻子的担心。


一条微信,诉说着妻子对营区防疫丈夫的关心。


隔着疫情,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卫生所医师季浩然和妻子周妮暂时不能相聚,但夫妻俩怀着同样美好的期待。



不久前,他们刚刚领证结婚。和别的新婚夫妇不同,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还没有举办婚礼、没有庆祝、没有鲜花,有的只是相隔数小时也不一定能够回复的微信消息。


作为云南省传染病医院的一名护士,新冠肺炎来袭时,周妮主动申请调入一线,从自己所工作的精神科转入呼吸科支援抗疫。


护目镜、防护服,留给这个95后姑娘的,不止是满面的压痕,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这份工作,是组织对我的认可,是我的责任,一定要干好。”周妮这样说。这个瘦小的姑娘,蕴含着不少的力量。


早上来到医院,周妮照例穿好第一层杜邦分体式防护服,穿上拖鞋,进入缓冲区。


她小心地更换掉上一班岗使用的消毒水,娴熟地捞出浸泡的护目镜、雨鞋、面屏,冲洗干净,放入缓冲间的桶内。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每一步都不敢掉以轻心。


反穿好外层防护服,周妮推着治疗车,走进传染病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阿姨,这是您的药,记得要按时吃。”穿梭在病房间,周妮挨个给患者发放口服药、测量生命体征,按医嘱进行输液治疗。做完这些,她细细擦拭护理操作台并做好消毒,给病房地面喷洒消毒水、拖地,将病房的垃圾称重、装袋、计数,送入回收垃圾桶。


在男护士匮乏的情况下,周妮和其他女同事一起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抗疫一线的一片天。等到一天的忙碌结束,走出病房时,防护服内早已被汗水浸湿。


“老公,我下班了。”晚上回到住处,周妮第一时间就给丈夫报平安。对于都在抗疫的这对小夫妻来说,每天早晚的问候,便是近期为数不多的联系。短短的视频通话,有时都是奢望。


忙完每天的工作,周妮都要给父母打个电话,“爸、妈,我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防护都很安全的。”这个刚24岁的姑娘,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老婆,你要注意防护,做好消毒。我这里最近虽然忙些,但营区内还是很安全的。”作为营里唯一的一名医师,季浩然承担着营区防疫相关的所有事务。既要诊治平常的患者,又要负责营区消毒、发放口罩、管控外来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等工作。


工作不乏辛苦,但季浩然十分乐观。“虽然累点,但比起老婆,我做的实在算不得什么。”谈起一线的妻子,季浩然既骄傲又心疼,恨不能以身替之。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需要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当前,军医季浩然和他的妻子周妮,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鼓励着、期待着。


他们约定:疫情结束,一起去武汉看看,看这个美丽城市的新生;他们计划着再回母校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看看,按着学院的传统,告诉祖师爷:这次抗疫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