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除湿不到位,反伤心脾肺,内外调养有妙方

冬季养生保健,首先要注重防寒保暖,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可能还有不足。比如有一种反季节的致病因素,它对身体的伤害比其他季节更大,容易让很多疾病在冬季突然发作或加重。


如果说寒邪是冬天里的应季致病因,那么湿邪就是冬天里的反季节致病因。很多人都以为湿邪只在夏天出现,其实湿邪在冬天也常常出现。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与寒邪一旦狼狈为奸,就会损伤我们的心、脾、肺。

1,寒湿伤心

寒湿伤心时,容易有胸背疼痛、畏寒肢冷、焦虑烦躁、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症状。

【赤豆饮】准备赤小豆5~10克、红茶适量,用80℃的水把赤小豆冲泡10分钟,之后放入红茶,再泡10分钟饮用。

赤小豆性微寒,具有祛寒、除湿、利水的功效,它富含维生素A,能提高免疫力;红茶则可以温阳散寒。两者搭配可以驱寒护心。

2,寒湿伤脾

寒湿伤脾时,容易出现打嗝、纳呆、反酸、胃痛、便秘、胀气等症状,此时要活用三碗汤。

01 二陈汤

材料包括陈皮、制半夏、茯苓和甘草,能行气化痰、健脾祛湿。

02 理气汤

所用药材有香附、大腹皮、莱菔子和甘草,有助于抑制寒邪和湿邪导致的各种气虚病症。

03 理中汤

要用到人参、甘草、炒白术和干姜,能补气升阳、散寒解表。

3,寒湿伤肺

寒湿伤肺时,容易导致咳嗽痰多、气虚无力,诱发鼻炎、咽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不改善,还可能反复发作。

此时可以用麻黄、桂枝、芍药、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甘草等搭配成方,有祛寒祛湿、止咳化痰的功效。但具体用法还需咨询医师。

今日小结

湿气在冬季很容易和寒邪“狼狈为奸”,对健康的危害是双倍的。所以我们要在驱寒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祛湿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