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内斗、高管离职、债务缠身:老牌家居企业失控,市值蒸发70亿

2019-09-09     CEO在线

拥有41年历史、资产超百亿的地方明星企业大亚圣象集团无力支付2000万元,随后,一纸公告又揭开了3.69亿元借款“黑洞”。债务危机背后,是堪比宫斗剧的豪门纷争:创始人意外离世、兄弟情义分崩离析、70岁老母被迫出山。


加上此前出现的业绩下滑、高管离职,近年来被负面新闻缠身的大亚商业帝国,似乎已经摇摇欲坠。

01

7月27日,大亚圣象宣告成控股股东大亚集团因对外提供担保的2000万元借款无力偿还,被冻结263.36万股股份,市值2588.83万元。

大亚集团,号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63位、人造板产能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百亿资产的商业帝国,旗下上市平台大亚圣象拥有“圣象”地板和“大亚”人造板两个中国500强品牌,如今连2000万都还不起。实在是讽刺。

与此同时,大亚集团因资金筹划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截至7月26日,大亚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有3.69亿元的银行贷款逾期未还。

根据8月27发布的2019年中报显示,大亚圣象实现营收30.83亿元,同比下降2.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增长9.57%。



从近几年大亚圣象营收及净利润的变化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板材成为主营业务后,营收净利增速纷纷下滑;八家板材生产销售子公司,仅两家实现净利润增长;三大产品体系中,只有木地板一项业务占比小幅上涨。

在资本市场,大亚圣象其股价已从20多元/股跌至10元/股左右,暴跌50%。其市值已从127亿元缩水至58亿元,短短两年,缩水近70亿元。

02

外患频出,大亚圣象的内忧也不断。

2000万元或许只是巨大危机的冰山一角,债务危机背后,是两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势,堪称“豪门甄嬛传”。2015年4月,古稀之年的陈兴康因意外摔倒,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由于事发突然,没有遗嘱,关于接班人和家族财产继承都未曾明晰。由此,埋下一个重大隐患。

正如电视剧《雍正皇帝》所描述的康熙晚年九子夺嫡,豪门内斗向来不简单。母亲戴品哎与长女陈巧玲均不参与家族企业管理,争权焦点在于长子陈建军与幼子陈晓龙之间。

陈建军长期任职当地机关,没有管理过企业;陈晓龙在大亚集团的最高职务也不过为财务总监助理。按理说两人都是半斤八两的程度,但都对大亚集团虎视眈眈。最初的妥协约定是4人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兄弟二人“轮流坐庄”、三年一轮换。先由弟弟陈晓龙出任集团董事长、总裁,并掌控上市公司。


如今,三年期限一到,纷争四起。2017年5月,哥哥陈建军当选大亚圣象董事,任期到2020年5月,似乎为轮值做准备。可另一边好不容易把屁股坐热乎,哪还愿意拱手让人?2018年7月大亚圣象公告:解除哥哥陈建军上市公司董事等职务,并推荐吴文新为新任董事。转眼到了12月,吴文新也辞去上市公司所有职务。

同期,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吴谷华辞职;董事、财务总监陈钢辞任董事职务,增补大亚集团推荐的许永生为董事。董事会上,陈建军对上述议案明确投出反对票,兄弟矛盾开始彻底公开化。

03

大亚发生的剧烈人事动荡,甚至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大亚圣象回复称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出现“家族病”。在大亚圣象,高管陆续离职已不是头一遭。

2015年,陈晓龙上任总裁后,董事会又审议增补其为公司董事,虽然最终以7票同意1票弃权通过,但其中这一弃权票却值得关注。正是大亚资深董事翁少斌所投,其理由是“对陈晓龙履历不了解”。

翁少斌在大亚收购圣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长期担任大亚科技旗下最重要子公司圣象集团董事长,自2008年起担任上市公司董事、总裁,可谓是陈兴康身边的得力干将。

就在陈晓龙任董事长一个月后,翁少斌便宣布辞去上市公司所有职务,仅担任圣象集团董事长。2016年1月,跟随陈兴康身边长达17年的董秘宋立柱也选择辞职,仅担任子公司人造板集团法务总监。

多位高管离职,是新董事长上任清洗旧部树立威信,还是老将不满新掌门愤然离职?这不禁引发外界猜测。可以确定的是,看似和谐合规的交接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一度被弟弟陈晓龙逐出公司的陈建军,正在一步一步地收复对于大亚圣象的控制权。2019年7月10日,戴品哎、陈建军团在《江苏法制报》刊登的《大亚集团控股股东严正声明》,剑指弟弟陈晓龙3年任期已满,撤回对他的委派,由哥哥陈建军接任。


一纸声明,彻底将陈氏家族纷争公之于众。

8月12日,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出通知,陈建军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裁。根据天眼查记录,大亚科技的法定代表人已悄然变成了陈建军。


至此,陈建军被陈晓龙彻底赶出了大亚圣象体系。

04

这一年的内部斗争中,大亚圣象多位高管离职,整体业务发展停滞,负面新闻缠身。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不尽早结束斗争,企业内部不团结,大亚圣象的经营业绩很大的可能会持续下滑。

1978年,时年33岁的陈兴康,带着所有的积蓄7000元回到老家丹阳开始创业。

经过近四十年的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末大亚集团总资产达到125亿元,年营收超过124亿元。并在1999年将旗下大亚科技送上A股。后改名大亚圣象。


60、70后一代企业家发迹于工业化时代,下海或迫于生活无奈,或不愿困于体制,但几乎都是享受了国家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红利。如今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父辈打江山难,后背守江山也不见得容易。

2015年,在陈晓龙就任后,经过一系列变革,大亚圣象净利润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高值。根据财报显示,大亚圣象在2015年全年实现了3.18亿元的净利润,在2016年实现了5.41亿元的净利润。

但好景不长,从2017年起进入下滑阶段。大亚圣象2017年至2019年的财报中显示,主营业务中装饰材料业均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9%以上,也就是说,这几年内大亚圣象没有进行业务调整。业务体系没有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大亚圣象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接连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如今,表面看来似乎是哥哥一方取得了胜利,但这只是三年之约的第一年,两年后又有怎样的局面我们不得而知。陈家兄弟的内讧也映射了我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弊病,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百害而无一益。正如经济学家宋清辉所言:“公司管理层内讧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也给外界一种企业人心涣散的感觉。”

家族内斗、高管离职、债务缠身……作为中国最老牌的家居企业之一,如今面临“失控”,前一辈企业家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能否在这一辈手中延续辉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ZQhF20BJleJMoPMX4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