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培训
一直以来,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构成了教育培训机构的两大主流。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各有优缺点。线下培训在一些中小城市占有市场更加广泛,一些家长不太认可线上培训。经过本次疫情,各大线上培训机构免费开放,线下培训机构也开启线上培训,国家和学校都积极开展线上培训要求和推荐,学生们也很快加入线上培训课程。
这有可能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上培训的优点,通过线上培训课程完成学业。各大线上培训公司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肯定会更加精心主播线上课程,甚至免费推广。经过这次寒假之后,也许全民线上教育认知会提高很多,线上培训产业一会进一步火起来。
在这次疫情期间,就有很多学校开启了线上直播教学的方式,让线上培训行业开启了新的篇章,也让许多家长对线上教学有了新的认知。
二、口罩和消毒产品等医疗器械行业
疫情的蔓延使得人们对口罩的需求绵延不绝,消毒产品产业也一样会火爆起来。每家每户以后都会囤一些口罩和消毒用品,而且会对质量和细节要求更多。商人不会无视这次良机,开发口罩和消毒用品会如雨后春笋般进行。
三、网络电影行业
疫情发生以后,七部贺岁档电影全部退档。毫无疑问,今年的电影票房将非常惨淡。而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徐峥将他的贺岁电影6.3亿卖给了字节跳动,这波操作对徐峥本人一点都不吃亏,但是对于电影院、淘票票、猫眼等服务商来说就是非常大的损失。
而且网络播放平台没有任何硬件成本,观众也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票价。因此,未来电影院可能是一个红火的市场。
四、网络时代到来,各大电子产品等将普及
电子产品即将往4K方向发展。因为现在的电脑普遍都是1080P的,4K屏幕的电脑极少,网络将促进这一新产品的发展。
五、网络游戏将更加繁荣
这次疫情之后,大家都待在家里没有事情干,打游戏的越来越多,由于最近和平精英太多人进入,腾讯系统崩溃了。这种情况将带动游戏行业的繁荣。
六、人工智能行业
这次疫情的传染性让人工机器人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广州的人民医院采用了机器人配送药物的方式,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本次春节大部分人都体会到了天天宅在家里的痛苦,如何足不出户就能获取生活物资和其他产品,变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肯定是逐步走向智能化,每家每户只需要一个智能终端,个人向终端提出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及调配,各种物质直接送上门。
这其中的配套产业会有:智能家居终端,高速网络,智能运输系统,终端配送机器人,无人驾驶,高性能电池等相关产业和技术,当然还有与健康相关的医疗及微生物研究产业。
上面这张图片,正是一个为机场消毒的“小浣熊”。这个智能洗地机器人正是一个特殊的“逆行者”,服务于各大机场以及火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区,通过大面积自动驾驶清洁杀菌,从而提高了消毒工作效率。
不仅仅如此,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也发挥神力。比如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隔离诊区,一款名叫“小白”的机器人正忙碌着。医疗专家通过“小白”的帮助,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以及查房,它的存在,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诊治肺炎的效率。
关于人工智能,网友讨论最多的当属未来是否会取代人类?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绝不可能。
究竟什么是“智能”?
关于机器人与人类的不同。主要有3点区别:
第一,机器人擅长通过大数据分析推理,不会倾向于故事的叙述。
第二,机器人情商更高。
第三,机器人的视野更加广阔,智慧远比人类高。
看起来,人工智能似乎是无所不能。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强大,让我们感受到了疑惑和担心。既然人工智能这么聪明,会不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害得我们失业呢?
来自世界顶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曾大胆预测,2030年以后,美国有38%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不过,我们不必感到忧虑,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一部分工作,不过对于富有审美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仍需要我们完成。说白了,人工智能只是我们的工具,未来必然是人机协作的崭新时代。
如今,已迈入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迎来新一轮机遇,那么 在该领域,又将呈现什么趋势变化呢?
2020年,你必须知道的几件大事
人工智能在疫情控制中大显神威,从而令人工智能热度大增。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的预测,今年将是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发展的关键一年,将会有180万个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最重要的是,也将会诞生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就业,让我们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过,在秃鹰看来,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新就业机会的出现,会让我们面临更大的竞争,或许,新岗位的吸引力还不如过去的工作。
不过,对于肯钻研和敢创新的人才来说,2020年将会是咸鱼翻身的好机会。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让这个春节成为每一个国人心中难以承受之重。易传染性让每一个接触到病毒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感染的对象,尤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如果,我们在一些易传播的环境中启用机器人来进行替代的话,或许被传染的可能性也会降低。事实上,我们看到,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已经有一些智能机器人被启用了。
据悉已经有移动消毒机器人在武汉、上海的抗疫一线进行临床应用。在医院的病房、门诊或实验室里,它们可以边移动边消毒;在社区里,它们能在5分钟内完成200个电话,助力疫情排查;在重点区域和道路,它们不停喊话,作为民警搭档,协助警务巡逻。
有消毒机器人将过氧化氢设备与机器人相结合,在机器人内部装置消毒系统产生消毒气体,而且在无人环境下能够实现自主导航、自主移动,高效、精准地对室内进行360°无死角消毒防疫,还可以模拟人类自由移动的能力,代替人深入疫情严重区域,减少因为“消毒”而造成消毒人员感染传播的可能。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毒或者固定式消毒设备,可移动的消毒机器人可边移动边消毒,减少人工参与可能带来一定的感染风险。
众所周知,智能语音助手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这也是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以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努力提升的领域,相应的智能语音助手的智能型也非常高了,在这次疫情面前,也被派上了用场。有的社区已经使用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借助人机对话的形式,在社区试点智能排查工作,让信息收集得更快更高效。据悉,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在5分钟内拨打200个电话,进行排查。它们可以与目标人进行多轮交互式会话,收集和确认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近期症状等信息。确认完信息后,语音机器人会自动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每天快速反馈统计结果。
我们在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些社区拿着大锣走街串巷地宣传,也有的村里通过大喇叭来播放要求村民不要外出的广播,在这样的疫情面前,宣传是不可或缺的。据悉在一些公共场所,也有机器人在不停地喊话,“请大家带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这种巡逻机器人,和派出所的民警互为搭档进行道路巡逻。这类机器人也是通过语音播报功能,提醒民众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范。而且,这类巡逻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云端,将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到公安后台系统,巡逻机器人还能实现自动巡航。
在这场疫情面前,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行动起来了,百度、腾讯、搜狗、今日头条、阿里巴巴等等都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辟了很多智能化的服务,让广大市民在家中可以及时了解疫情,寻医问诊,查找最近的发热就诊门诊,查找同乘车(同航班、动车)等等信息进行自我排查。这其实都是大数据应用的一种最直接的效果,此外区块链、可追溯、云计算、AI应用等等都开始在不断应用起来。
甚至我们看到还有机器人送餐服务,在一些医院的隔离病区,出现了“您的菜在一层托盘,请取餐。”的机器人。医护人员只要设置好路线、安放好餐盘,它就会稳稳地举着托盘,到达指定的房间门口送餐。
此外,随着返程的高峰期到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除了对疫源地人员的重点关注之外,如何加强对公共场所流动人群的排查与防控也逐渐成为重点。由于公共场所点位多、人员流动快,且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排查人员的配备成为难点。在机场、车站、学校等公共场所,采用搭载可见光镜头与热成像镜头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该区域进行往复、大范围的主动式筛查,发现高温对象。被检测人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机器人将拍照留存顾客现场照片,并通过短信提醒管理人员,同时推送二维码引导可疑症者按照相应流程做进一步的报告和检测。不过有效性还需要不断提升。
此外面向小朋友的一些智能机器人,可以放在幼儿园入口处,能够并行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像识别、压力等传感器自动采集体温数据,如果孩子有发热情况,机器人会主动发出警示。这类机器人其实在疫情结束之后,也可以被广泛使用。我们可以预计的是,在疫情过后,一些机器人应用应该被不断完善和技术进行技术提升,市场需求并不会因为这次疫情最终的结束而消失,在AI应用,智能机器人延伸服务等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比如说自动驾驶,今年自动驾驶行业或许将迎来爆发期,全球许多国家将自动驾驶列入了国家顶层规划,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加入了这个行业,以求抢占先机。
据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0万辆。
前段时间,网上迅速刷屏的AI换脸软件Zao,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另外,国外还曝出了通过人工智能收集窃听用户隐私的新闻,结果让人工智能的声誉跌入谷底。毫不夸张的说,安全隐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拦路虎。
人工智能+5G
今年是5G元年,5G+人工智能技术,必然将增强用户隐私的安全性。5G+人工智能技术,将拥有更大的大数据、更强的算力以及更优秀的算法,这正是未来1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5G的先驱者,领导着全球5G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技术,将助力我国打造科技强国。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中的一员,应如何利用好这个趋势呢?
借用比尔盖茨的一段话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总是高估今后一两年内将要发生的变革,而总是低估未来10年将要发生的变革。所以,不要让你自己陷入无所作为的窘境。
最后想说,不要以为人工智能距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它早已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能你会问,如果未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人工智能,那么科幻片中的场景是否就变成了现实?我认为,这并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注最新技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2020)将于2020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举办,欢迎您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