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的劝告:经济条件悬殊的两个人,不要强行走到一起

2020-02-16   暖心文笔

文:五月

爷爷是我们家族中最早的一个大学生,所以一直以来,他在整个家族中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就连我们小辈谈恋爱结婚,他也会给出适当的建议。

记得前几年,堂姐谈了个经济条件很不错的男朋友,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能甩大伯家好几条街。

大家都很开心,很羡慕,并对此表达了祝福,唯有爷爷一脸担忧。后来在订婚之前,他还委婉劝过堂姐再考虑考虑,说这个人可能不太适合她,惹得堂姐好一阵都很不高兴。

年前,妹妹也带回一个男朋友。相反的是,妹妹的男朋友家境着实一般,父母年纪都偏大,家里有三个兄弟,一个都没结婚。没房没车没钱,可能连结婚的地方都没有。

这种情况大家当然极力反对,爷爷也不例外,拉着妹妹好一通分析。爷爷一向最宠妹妹,妹妹没大没小惯了,被念叨烦了语气很不好地问爷爷:"你怎么这么事多?当初姐姐找有钱的男朋友你说她,现在我找没钱的,你又说我,你是不是就想我们家女孩子都留在家里做一辈子老姑娘?"

妹妹的话让爷爷很受伤,连晚饭都没出来吃,经爸爸授意我将晚饭端到爷爷房间,顺便劝劝他不要跟妹妹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爷爷叹了口气:"可做长辈的都想看到儿孙个个福气满满啊!我不是多事,只是你们还年轻,你们不懂,经济条件悬殊的两个家庭强行走到一起,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只有过来人能真正看得通透,婚姻到最后,其实就是一场资源的整合。而资源整合最讲究的是,势均力敌。


01

经济条件过于悬殊的两个人,婚后会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休不止。

经济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消费观,而当婚姻褪去新鲜感的外衣,剩下的就是一日三餐,就是吃喝住,游购娱,更简单来说,就是花钱,毕竟要想生活下去,干什么不用花钱?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大到买房买车买家电,小到买米买葱买瓶水,都可能因为消费观的不同产生分歧。

他认为品牌能让人更放心,而你认为实用最好。你想着每周末去外面吃顿大餐,为生活增加一分情趣,而他则认为下馆子又不健康还老贵的。

别小看这一点两点的分歧,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日积月累的小矛盾,迟早会把两个人的感情消磨殆尽。


02

经济条件过于悬殊的两个人,心理地位必然不会平等。

穷的一方会产生自卑感,富的一方会产生优越感。

自卑的一方要么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也很少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压抑,也会让对方觉得越来越无趣。

要么就变相的作,用张牙舞抓和无理取闹来掩盖内心的的自卑,然而她只会更自卑,这段感情也只会更扭曲。

有优越感的那一方呢?也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带着满满的牺牲感,可这种牺牲感只会更加刺激着对方。

另一种则是一副我有钱我高高在上的模样,这样的人在一段关系中就完全占据上风,听不得任何反驳的意见,他要的只有顺从,妥协,以及仰望。

甚至,为了满足他逐渐爆棚的自我感足感,还会把别人的尊严踩在脚底下。试问,这样的婚姻谈何舒适感?

一段感情能长久相处下去的秘诀就在于有一定的舒适感,没有舒适感的感情跟丧偶没什么区别?


03

经济条件过于悬殊的两个人,可能连带着整个家族都低人一等。

当年,堂姐不听爷爷的劝说坚持结婚了。男方家条件的确不错,但正因如此,这些年堂姐和大伯一家可没少受气。

结婚的时候,我们当地有个习俗,新人要跪拜岳父母,给岳父母敬茶改口。可男方当着很多亲戚的面硬是不从,他说他这辈子只跪他生父母。

堂姐身体不好,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大伯母心疼她,月子里准备了好多营养品想过去看她,照顾她一段时间。可亲家母硬是连门都没让进,说他们家的规矩是儿媳妇出月子之前不能见人。

他们给小外孙买的玩具都被亲家母扔在储藏室不给孩子玩,因为她觉得他们买的玩具都廉价得很,一打开全是塑料味,对孩子不好。

就连大伯住院,堂姐也只能匆匆来看几眼,因为婆家不允许在外过夜。

每次看到堂姐红着眼眶欲言又止的模样,我都在想,她有没有后悔呢?

老话说的门当户对不是势力,更不是嫌贫爱富,而是尽可能的少一些婚后矛盾。

记住了,结婚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满足更快乐,而不是扶贫,更不是让自己陷入一个让你变得更不快乐的泥潭里,苦苦挣扎还得不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