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教委正式宣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将于2021年3月1日(星期一)按原定计划正常开学。在中小学开学之后,根据各区的统一安排,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向区教委申请恢复线下培训,经审核通过后,有序恢复。
与之前按照统一时间恢复线下培训不同,北京市校外培训机构线下班复课增加了申请恢复及审核通过的环节。对此,业界认为,如此做法出于全国“两会”在京召开的考虑,避免中小学生课后聚集培训存在的疫情防控的隐患。
然而,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昨天,北京市教委还专门通报了对校外线下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的查访结果。
自2021年1月23日起,北京市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暂停期间,市区相关部门联合对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教师资质、信息公示、培训课程等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整改。
查访结果显示,校外培训市场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未按要求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二、擅自恢复线下培训;三、未按要求公示相关信息;四、违规宣传竞赛课程;五、未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从通报问题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申请的重点,除了疫情防控环节之外,必然还将涉及是否按要求公示相关信息、是否存在违规宣传竞赛课程等内容。
事实上,春节之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已经明确表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这一态度,确定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校外培训市场的生存状态。
陈宝生部长特别强调,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本周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着重介绍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重点工作时强调,“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积极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无论是源头治理,还是从严审批,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都将凸显。因此,北京市教委要求的”经审核通过后,有序恢复“则是严格遵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那么,除了审核之外,还有一个环节令人关注,这就是预付学费监管。
本周一,“教育培训消费舆情数据分析”显示,退费困难、宣传误导、培训质量低和合同纠纷已成为近期消费者教育培训遭遇的“四大难”。可以肯定,上述“四大难”也将是教育主管部门重点监管的内容。其中,解决退费难的解决方案已经逐步浮出水面。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朝阳区已经实施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付学费监管的措施。其中,石景山区推出了“石景山区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
据称,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后,学生家长交的每一笔课时费用都能在平台中查到,培训机构如果出现资金异动,也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平台从收费源头到退费处理进行全过程监管,进一步防范风险。
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向区教委申请恢复线下培训的过程中,是否会要求纳入预付学费监管令人期待。
其实,解决预付费监管问题的呼声已有多年。在疫情期间,随着相关机构关停跑路,预付费尤其是预付学费问题引发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杭州市、福州市、天津市等均拟将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学费资金管理办法。北京市进行全市范围试点并非没有可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Kcw5XcB8MnI47IjVY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