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怪父母?巨婴你该长大了

2019-09-14     住颜



今年中秋节,你为什么没回家?

有人说,因为工作和距离身不由己。

有人说,单身一族有“恐家症”。

也有人嫌弃跟不上时代的父母,

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选择不回家......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微博热搜 #你有怪过父母没本事吗#,下面还做了一个话题调查:其中12.5万人参与,只有3.9万人选了“从来没有”,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因为经济、人脉、感情因素怪罪过父母没本事。


颜姐在下面看到一个评论说:

“那个任何时候都帮不了我的爸妈,我实在没办法逼自己和他们坐在一起,假装其乐融融。”

也许很多人会说:父母生你养你多不容易,还有什么脸怪罪?但事实却是,的确有很多人因为父母没本事而心生埋怨。


01

说起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这部剧——《幸福一家人》。

爸爸房永福催大儿子房天亿结婚,结果儿子说结婚可以,但要跟全家人断绝关系。

爸爸愣住了,颤抖着问儿子:

“你是在跟一个养活你三十多年的人说话?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事无成怪父母?巨婴你该长大了

面对爸爸的质问,儿子反问道:

“我考上医学院,拿到奖学金,从助理当到主治医师,请问有哪一样,是您的栽培跟照顾?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结果。”

甚至,他还诉说了自己最大的委屈:

“您知道在医院里,有多少人实力比我还差吗?可他们靠着父母平步青云,我比他们还努力,可在他们眼里,我永远就是一个卖面老板的儿子,所以我只能忍。

我知道你关心我们,但我真的希望,当我们在外面遇到那些不公平的时候,您可以拉我一把。

房永福彻底懵了,他怎么都没想到,原来在儿子眼里,自己的嘘寒问暖一直都是最无力的爱啊。

孩子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依靠,而自己却只能像个啦啦队一样,加油打气,却无力护他周全。

年过半百的他,给儿子鞠了一躬,然后道歉:

“是爸爸没能力,让你受委屈,我对不起你们。”

一事无成怪父母?巨婴你该长大了

至今想到这一幕,我仍觉得很难过。

小时候,我们以为父母无所不能。可慢慢才发现,他们根本没有那么神通广大。

在你需要一笔钱的时候,可能会直白的告诉你:

“你爸我不是土豪,每个月只拿着很普通的薪水。”

也可能在你某次失利后,语重心长的说:

“咱拼不了爹妈,我们能给你的只有这么多了。”

你终于知道:

父母真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在很多关键时刻,他们没有能力替你冲锋陷阵。

别人有的,你不一定会有。别人父母能给的,你父母给不了。所以,你对他们失望了。

02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农村,父母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那时候年纪小,自卑感还没那么强。但上了大学后,很多同学父母都是老师、工程师或企业高管,这种差距感越发强烈了。

仔细想想,我们家确实十几年都没什么变化。房子没装修,还是那堆老家具,爸妈依旧是最底层的打工族。于是我决定跟他们聊聊。

没想到,听完我旁敲侧击的话,我妈来了一句‘我们这辈子就是打工的命了,就指着你出人头地了’,我爸也在一边附和道‘还有家庭条件不如我们的呢,人家孩子照样有出息。’说完,我妈就去打麻将了,我爸依旧窝在沙发上玩手机。

从小到大,我被当作是希望的载体。他们希望我是学霸,希望我争气。一旦学习上不如别人家孩子,就要接受各种失望和质疑。

他们甘心当个普通人,却要求我不平凡,这公平吗?

有很多孩子,一生都在为父母而活。他们被当作父母生命的延续,被迫当学霸,改变命运......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最失望的不是父母没本事,而是他们轻而易举的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却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

03

坦白说,大多数父母没本事,这是事实。

我们先来看看,有本事的父母什么样:

他们能让孩子的生活少很多麻烦事儿——

不用费尽心思考大学,即便是学渣,也能出国深造;

不用担心就业,完全可以去走他们给你铺好的路;

也不用担心闯祸了没人给你善后,能用钱和权解决的事,都不用你操心;

更不用担心谈婚论嫁,压垮普通人的彩礼根本不用放在眼里.....

反之,不能替孩子解决种种难题的,都只能被定义为【没本事】。

按照以上标准,有本事的当然是极少数,剩下的大把父母都只是普通人。

就好像燃爆了整个暑假的《小欢喜》,黄磊饰演的方圆,是政法大学毕业生,在北京有车有房,但依旧是个普通父亲。

遭遇裁员后,他去喝了点小酒,恰逢金庸先生去世,一时间他哭得像个孩子:

“我特别难受你知道吗?金庸怎么就去世了呢?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至少也能做个像令狐冲、杨过这样的大侠,最后我怎么就变成岳不群了呢?”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向上进,又是名牌大学毕业,怎么突然就变成了没本事的丈夫和爸爸。

后来,妻子因为遭遇性骚扰辞职,儿子要艺考,一边要还房贷,还要支付学区房的房租,求职不顺的他不得已做起了滴滴司机。后来机缘巧合,又接下了配音的活儿。白天开车,晚上配音,满是疲惫。

他知道儿子没有拼爹的资本,所以咬牙支付昂贵的艺考费用,为的就是给孩子的未来多创造一些可能性。

大多数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也曾和你一样,有过无数梦想,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成了你眼里没本事的人。的确,这个没本事的人没有给你任何捷径,但却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你拼尽全力了。

你还能怪他什么呢?

这一生,我们要做的终究不是与父母的普通为敌,而是接纳和理解。

04

当然,接纳是相互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刘继荣写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考试总是排名23,所以同学们都叫她“23号”。父母听着太刺耳,但女儿却不在乎。

同学聚会,别人家孩子都有一堆特长,只有23号,没有一项值得炫耀的地方。

周末和同事去郊游,别人家孩子都在展示才艺,23号不是在鼓掌,就是跑到后面照看食物。

野餐时发生了一件事。两个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了一块糯米饼,谁都不愿意放手。结果23号提议扔硬币,谁赢谁吃,轻松化解了这次矛盾。

后来期中考试,老师给刘继荣打电话,23号依旧成绩中等,但老师却说了一件无比意外的事。

语文试卷有道附加题:你最欣赏哪位同学,并说出理由,结果除了23号自己,所有人都写了她。

在同学们眼里,23号实在有太多优点,乐于助人,幽默,性格好。

老师说:

“我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你这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做人实在很优秀啊。”

刘继荣跟女儿说:

“你快成为英雄了。”

结果23号却说:

“老师讲过一句名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当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父母常常希望孩子有个成功的人生。但这世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有小成,1%的能大成。

所以成功终究是小概率事件,比起死盯着那不一定能挤进去的10%,不如允许孩子当个普通人,谁说普通的人生就一定毫无意义呢?他也许当不了英雄,但鼓掌的那一刻,同样快乐。

就好像高晓松说的:

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

似乎亲子关系就是如此,互相嫌弃又彼此依赖。你嫌弃父母没本事,父母也喜欢别人家孩子。这说明,我们都只是普通人,谁都无法完全满足对方的期待。

想起作家张佳玮说过的一段话:

父母把你拉扯大,没病没灾没遗传,没脱手从大悦城把你扔下去,也没在车里闷死热死,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来满足你,也没什么自己遗留问题来连累你,真就够美了。配得上感恩戴德。

同样:

孩子从小大,没捅过特别大的篓子,没有过大逆不道,没有让你时刻提心吊胆,没有让你后悔生下他,也就够了。

这世上真有完全不合格的父母,也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比起那些,有一段普通的亲子关系,真的好太多了。中秋节,没和父母团聚的你,记得给他们打个电话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7RWOW0BJleJMoPMZk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