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这样的:浪姐是不是高开低走了?
可是在一个多月前,作为“逆龄女团励志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无疑是这个夏天最火爆的存在。
节目的霸气slogan也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用拳拳之心去征服,所有不服;用天生骄傲去会见,所有偏见;用步履不停去拒签,所有标签”。
在姐姐首秀里,我们确实看到了独立女性的魅力,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靓丽得让人移不开眼。
那时候浪姐究竟有多火,我们可以来看看网友的评论。
网友的奔走安利,连路人也充满了好奇。
开播时刚好遇到热搜停顿整治,靠着人传人的口碑直接登顶。
周五中午开播,到周六晚上12点,一天半时间点击量就达到2.9亿。
节目热度很高,网友也真情实感地喜欢这档节目,甚至还感谢电视台。
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节目在大爆的有利开局下,却没能延续最初的荣光,反而渐渐走起了下坡路。
随着几场公演的推进,网友的那些期待已经减弱,现在网上论坛随处可以听到网友的失望声音。
这种态度的反差也是极其罕见的,至少在这几年的综艺发展史上恐怕是第一次。作为一档现象级的节目,为什么一个多月间会收获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呢?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观众对浪姐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后来的失望,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出在赛制上,因为不尽合理的赛制,导致了节目的“变味”和结果的不公。
在浪姐的赛程里,不管是团的排名还是个人排名,都由现场的500朵浪花决定,因此观众的喜好成为了节目的关键。
为了迎合观众,选手只好 选曲选炸的,跳舞多的,二公时大家已经开始渐渐有了这种倾向。
那谁能获得歌曲的优先选择权呢?嗯,还是观众喜爱度高的……所以大家都知道,为了团队得票高,选曲就得选观众喜欢的类型。而也只有得票高了,才能有权选择观众喜欢的类型曲目。
这是一种无解的循环。
一公二公的结果确实也教做人了,“安静”的歌很难拿到高分。
二公中,张雨绮团的《管他什么音乐》因为曲风比较燃,抢占了优势,因此获得了最高分。
而丁当团的《仰世而来》,很悲催地拿了最低分。
上次公演成绩好的永远能先选歌,选歌又很大程度决定下一期的结果,这就是游戏规则。在一公、二公的摧残下,姐姐们也都学乖了,要抱紧人气高的队长大腿,才能顺利晋级。
就像白冰说的,残酷的赛制让她认识到,说到底其实这就是个比赛,姐姐们还是要为输赢绞尽脑汁,根本顾不上什么姐妹情感。
三公的时候,问题就更加凸显。在黄晓明的鼓励下,孟佳选择当队长。
但是以浪姐的赛制,孟佳这种人气比较低的姐姐当队长是要承担比较高的淘汰风险的。因为人气低,所以没有优先选择歌曲的权利,只能选其他姐姐挑剩下的。
最终,孟佳选到《花样年华》这首歌,因为是慢歌,有种民国调调,整首歌的表演是偏向舞台剧的,很难有燃爆全场的气势。大家对这首歌,对孟佳,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并没有姐姐愿意来孟佳这组,孟佳自己也清楚,姐姐们都知道了节目组的套路,明白这个舞台的游戏规则,所以这首歌的最后结果大概率是炮灰了。
面对这种越来越明显的选歌偏好,赵兆也忍不住吐槽,“我们做任何东西,都是观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我们干脆做回那种小女孩的女团算了”。
这个批评到点子上了,现在浪姐最大的问题就是模糊了原本的定位,反而做成了第一期杜华女士所希望的女团样子吗?
我们原本期待看到自信飞扬、不拘一格、展现成熟女性魅力的女团,但目前看来,浪姐的审美取向越来越单一,为了迎合现场观众, 还是把姐姐们逼成了年轻女团的样子,要炸、要酷,要好看、要整齐划一……
孟佳组在《花样年华》的突破有目共睹,歌剧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有网友评价,这是把烂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但是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总是出人意料,最终还是孟佳组《花样年华》垫底,团队成绩不好,个人人气比较低,所以孟佳被淘汰了。
虽然被淘汰了,但是其实她的实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正如她自己的微博中写的,“我好开心我面对了很多不可能,因为就是这些不可能让我看到了无限可能”。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该有的样子,不断去挑战,去突破,去享受各种第一次,去发现更多的可能……
孟佳唱跳俱佳,却因为赛制的原因而被淘汰。而大姐大宁静,也在比赛过程中渐渐屈服于这种游戏规则。因为看到大家都选燃、炸的歌曲,一开始准备来做主唱的她也硬着头皮挑战各种快歌。
选队友的时候也是以漂亮整齐为基准,很难想象这是一开始自信昂扬地说“姐就是来当主唱”的那个宁静。短短的几次公演,已经把姐姐们折腾成啥样了。
所以观众看到的是,能否晋级,并不取决于实力,而是取决于你能选到什么样的歌曲,你有多少人气。这样的比拼下,姐姐们疲于组团、选歌、比赛,哪里还有多少精力去享受最纯粹的舞台,感受最美好的绽放呢?
而说到观众投票不合理,又牵涉到了现场舞台设置的BUG,因为船型舞台的原因,现场观众都是坐在两侧,一些观众的位置比舞台还要矮,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并不一定被台下观众看到,所以观众的投票能完全还原每个人的表演水准吗?
除了赛制不合理造成的不公平,网友吐槽的还有另一个点,就是“皇族”现象。
皇族,简称皇,主要指的是有后台操作,舞台实际表现和人气排名不符。
我们知道从第一期开始,很多选手都轮番被网友狙,从黄圣依、宁静到伊能静……很多人都被吐槽得片甲不留,这也是艺人上热门综艺的代价吧,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见,参见去年《中餐厅》的黄晓明。不过随着浪姐的进程,网友吐槽的对象后来变成了所谓的皇族。
不少网友认为,从节目组的剪辑到观众投票,对万茜的偏向真的过于明显了,导致节目观感很差劲。
首先是第一期,所有姐姐们都表达最喜欢万茜。
最想合作的是万茜,大家都是她的粉丝。
沈梦辰的妈妈也看她的剧。
连宁静也表示看过万茜的戏。
总之,万茜在浪姐里的开局也是很好的。
二公拉票的时候,微博上都是众多男神组成应援团,集体转发支持万茜。
连宁静都忍不住疑问,怎么咱们就没有应援团呢?
有网友还有其他不解,万茜在第一期个人首秀的时候弹错重来,结果分数竟然有77分,其实这算是重大失误吧,分数却还高过很多唱得还不错的姐姐……
第一次公演,万茜所在团的《beautiful love》以94:402败给了《得不到的爱情》,而她的个人喜爱度却排名第一。
有网友就质疑了,难道喜爱万茜的观众,在公演投票时都不投给她们团的吗?……然后他们却在公演中发现了一骑绝尘的万茜??
也许你会说,那人家就是表现很好,很受观众喜爱吧……就万茜在节目里的表现来说,其实也有一些争议。
三公这一期,给到万茜的镜头很多,但是很多网友的反馈都是,其实感受不太到万茜的个人魅力。
小明采访万茜作为队长最担心什么,结果她却有点答非所问,“各位浪花们,爱你们,保送我好吗”?
公演的时候万茜表现如何呢?有人说很好,有人说一般,总之不是一致的说好。
也许是这些原因的叠加,有网友甚至夸张地说,浪姐高开低走有她的功劳!?
除了赛制不合理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浪姐播出时间和录制时间间隔太长其实也是一个问题。三公都已经录完了,一公还没播出,但是 小道消息满天飞,大家其实都已经提前知道结果,就像追一部剧,却每天都在被剧透。
还有就是剪辑问题。为了避免炒cp的嫌疑,总是把姐姐们的一些精彩镜头一剪没。比如《大碗宽面》里,练习的时候王霏霏郁可唯有搂腰的动作,正式公演时,节目组切掉了这一动作,只能侧面看到黄圣依在台下的喝彩。
《管他什么音乐》李斯丹妮摸张雨绮的下巴的镜头,倒是没有剪掉,但是采用了俯拍的方式,就没有那种feel了。 《gentlewoman》里万茜捏李斯丹妮下巴,同样用其他姐姐的反应代替正面镜头,于是,我们只能看到台下的姐姐表示“wow”,却不知道台上发生了啥……
这样的剪辑,也让节目失去了一些看点,怎么就不敢让姐姐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所以观众呢?
回归到浪姐这档节目制作的初衷,还记得第一期那段开场白让很多人觉得惊艳、振奋,作为一档纯女性综艺,浪姐摆脱了 找对象、结婚、生娃等传统的议题,它让我们看到,女性三十岁之后也可以有自我的舞台。而前期的播出效果也让观众看到岁月带来的成长,看到风采依旧的女性魅力,一切时间的推移依旧美好。
但是,也正如后来观众所吐槽的:赛制不太合理,晋级淘汰不让人信服,还要兼顾各方咖位、人气、话题和导向正确,太多的牵绊正在影响着节目和受众的关系。当观众的热情正在乘风破浪,浪姐这艘船却愈发中规中矩,似乎后劲不足。当然目前还未到最终下结论的时候,浪姐能否继续逆转续航,我们还要进一步观察,不知道你还有观看的热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