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湖 导 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过去五年的每一个12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抗战老兵、幸存的慰安妇、各地代表,都会赶到南京。
在曾遭遇浩劫的古城南京、在浸润着同胞血泪的白山黑水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抗战纪念场所,人们高唱国歌,国歌声毕,低首肃立,共同悼念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抗战将士、民族英雄及国际友人。
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资料图片)
今年,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邀请,岳阳90岁高龄的彭竹英老人在家属的陪同下于11日前往南京,参加12日的紫金草行动“历史公开课”,悼念南京大屠杀殉难同胞。
彭竹英老人于1929年7月出生在岳阳城区,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也是细菌战的受害者。1938年日军在岳阳使用细菌武器,导致9岁的彭竹英双目失明。1944年5月,日军开始进攻衡阳,彭竹英被日军从家门口带走,那一年,她15岁。
虽然当时她已双目失明,但日军并没有放过她。在慰安所里,每天多名日军对她进行蹂躏。大约一个月后,日军从据点撤退,附近百姓发现了她,将她送回了家。
这次受邀去南京参加公祭活动,是彭竹英老人第一次出远门,她祈祷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八年间,先后有20万中国女性被迫充当日军“慰安妇”,大部分女性被残害致死或无法承受屈辱而自杀,只有一小部分幸存下来。2019年3月6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登记在册的二战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