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截至7月22日发稿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27个省份发布了各自的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从各省份上半年GDP实际增速来看,目前已经发布相关数据的27省份中,有16个省份已保持正增长,还有11个省份仍处于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那么具体到各省份,上半年基本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呢?一起来看——
27省份中,上半年GDP增速实现正增长的16个省份分别为: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安徽、江西、云南、重庆、广西、贵州、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
其中,上半年GDP增速最快的是西藏,数据为5.1%;紧随其后的是新疆,数据为3.3%。作为地处中国最西部腹地的二省,由于地理、人流、产业结构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活动受此次疫情影响相对最轻。
27省份中,上半年GDP增速仍处在负增长的11个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河南、湖北、北京、陕西、山西、内蒙古、天津、吉林、海南。
其中,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湖北省,上半年GDP增速为-19.3%。不过湖北省二季度经济复苏效果同样显著,上半年GDP增速降幅相较于一季度大幅收窄了19.9个百分点(一季度湖北省GDP增速为-39.2%)。
当我们了解了上述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27个省份的基础经济数据时,我们该如何判断上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对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的强弱呢?
在目前我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财经相关媒体中,基本都是采用上半年各省份的GDP实际增速进行对比从而获得结果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即疫情发生之前,各省份的经济增速本就差别明显,直接采用上半年经济增速进行比较,很难确定究竟是疫情显著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本身即相对较慢。
为此,我们将上述27个省份的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分别列出,进而对比对比两者之间究竟发生了几个百分点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的中国经济所处时期下,该数据正常情况下即是应该逐年下降的。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较高的规模,历年的经济增速本身就在降低。比如过去三年间的中国整体GDP增速:2017年6.9%,2018年6.6%,2019年6.1%,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大致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情况:
首先是中国的西部腹地,各自的经济发展受本轮的新冠疫情影响普遍较小。和2019年上半年相比,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不仅2020年上半年依旧保持了正增长的状态。同时比较起来,GDP增速下降的百分点明显较少。比如新疆,只下降了2个多百分点。
其次经济大省江苏和山东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事实上优于大家的直观印象。如果只单纯参考2020年上半年两省GDP增速0.9%和-0.2%的话,那么很多朋友可能只会视作中规中矩。特别是山东,2020年上半年甚至还没能扭负为正。
但是如果充分结合对应省份2019年经济增速的表现,那么江苏和山东在此轮疫情中的经济表现,就颇为突出了。作为经济大省,苏鲁两省GDP增速下降百分点情况仅逊色于中国西部腹地整体经济体量较小的一些省份,这样的疫情管理表现我认为是合格的。
再次是如何判断哪些省份是在此次疫情中经济发展受影响明显偏重的呢?我认为可以对比同期的中国整体GDP增速下降百分点数进行观察。相比2019年上半年全国6.3%的GDP增速,2020年上半年全国-1.6%的增速,下滑了7.9个半分点。
那么,在该数据上比同期全国下降幅度还要严峻的省份,我们可以认为是在本轮疫情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比如海南、河南、云南、天津、山西、广东、内蒙古、北京、湖北等省份。
这里最为严重的湖北自然是不必多说,虽然二季度湖北省经济相较于一季度有大幅的回升,但是如果对比2019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仍能让大家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此轮疫情对湖北经济影响之深。
其余的几个省份,与各自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都有较大的关系。比如较为高度依赖旅游娱乐业的地区,在疫情来临后自然经济受损会更加严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进出口贸易产业作为地区经济支柱型产业的地区,受疫情期间人口流动限制,同样会阶段性受损严重。
在中国的经济大省阵营中,此次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当属广东省。根据此前广东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广东省第二产业同比下降6.2%,进出口同比下降7.1%。显而易见,疫情对于外贸大省广东的影响更为明显。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现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本身即较为复杂。不少地区目前经济正处于相对艰难的转型期,新旧产业尚未完成转换,部分地区过去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负债或数据调整。那么在疫情危机来临之后,同样会深受影响。
那么对应地区如何更好地提振复苏经济?我认为过去几个月内,全国各地有非常多很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参考。除了广为大家所知的广撒消费券之外,我认为因地制宜,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会更加有效。
比如,早在6月初时,山东省推出的截至今年年底,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的措施。再比如说就在今天,福州市宣布推出从8月1日至10月31日的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共31天),开展免费乘坐地铁和公交车的相关活动。
提振经济的方式有很多种,一定要因地而异,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比如广撒消费券这样的形式,我个人认为其最适合的显然就是杭州这样的地区收入水平本身较高,地区财政收入情况本身乐观,当地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本身较强的地区进行。如果不具备上述客观条件的地区也有样学样,那么有可能反而会加重地区财政负担,且不能起到应有的刺激消费作用。
关于2020年下半年,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理性的乐观态度。一方面国内疫情已经有效得到了控制,同时非常多经济利好政策密集性出台,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逆势增长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国外疫情持续肆虐及反全球化浪潮的再次抬头。中国的制造业和进出口行业,在今年下半年还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没有理由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