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这是很多中老年人对生儿子有强烈执念的最大一部分原因。
生了儿子,家门有后,以后可以传宗接代繁衍子嗣,中老年人总是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似乎有了儿子就有了盼头,自己的人生就算没白活,总是为家族做出了贡献,这份对儿子的执着呢,的确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可是这些到底都是身后事,都是咱父母辈的人生前管不着的事情。非要讲的话,那就是大部分的中老年人总是认为有儿子好,有儿子就比别人家强的理由,那就是有了儿子,就能防老,这才是中老年人们最最关心的切身问题。
在过去,这么想的确没有错,结了婚以后,两代人不会分家,儿子照样还会留在本家继续生活,而女儿呢,则要嫁到别人家,成了别人家的人,为别人家开枝散叶生儿育女。
儿子呢,会一直照顾着老人,老了供养老人,赡养老人,这即便是防老。
可过去毕竟是过去,时代不同了,如今儿子成家以后也要独立出去,成立小家庭,两代人住在一起的局面,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历史,儿子和儿媳妇是一家,老人想插进去,反而会被外人说是不懂事,没有分寸,什么是识大体明事理的老人?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自不用我多说。
但是想要时时刻刻靠着儿子,如今这个时代真的行不通了,有儿子可真的未必能防老了。
小莲(化名)的哥哥要结婚了,父母打电话过来喜气洋洋的通知小莲,小莲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对父母说了句“恭喜”,语气平淡的就像是听到一个十几年都不联系的老同学生了二胎一样,情绪没有任何的波澜。
父母似乎是有些尴尬了,但还是勉强着继续维持着话题:“你咋一点儿也不替你哥高兴呢?你哥都快三十了,这是咱们家的大喜事啊。”
小莲回:“有你们二老替他高兴就行了。”话题又被小莲掐灭了。
眼看小莲如此,父母终于放弃了闲聊,说到了正题:“是这样的小莲,有个情况呢,我们希望能跟你商量一下。
你嫂子家呢,不想让我们老两口一起跟小夫妻两个掺和,我们也买不起新房了,旧房子就留给你哥了,你哥他也为难,可是也怕人家女方不高兴,结婚以前我们得搬走啊,可是我们实在是没地方去。”
“所以呢?”
母亲不回答,墨迹半天说不出口,父亲一把抢过了电话:
“所以就是房子给你哥了,你不是还没结婚嘛,而且自己也买了房子正好有空闲的地方,我们想以后跟你住了,去你家养老。”
小莲笑了,她没有拒绝,而是答应了父母:“好,可以啊,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啥条件?”
“以后你们住在我家,别替我哥还房贷替我还,我结婚以后帮我带孩子,不准给我哥带,毕竟是我给你们养老了,对我哥做的事情,以后就为我一个人做吧。”
说完这句话,父亲悻悻地挂了电话,只是气冲冲地说了句“我们不来了!”
下午,小莲正在工作,陆陆续续接到了好几个亲戚的电话,有大姑的,有大伯的,还有几个姨妈,从来不联系的这些长辈,就跟约好了似的,突然全部集中给小莲打电话。
说的内容呢,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一会儿问问小莲工作怎么样啦,一会儿又问问小莲的父母身体怎么样,然后就都是一样的套路,来劝说小莲,让她要多关心关心父母,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苦心,人都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和父母顶嘴了,父母老了,说狠话会伤了父母的心,这就是不孝,巴拉巴拉的一大堆。
小莲刚开始不明白怎么了,但后来突然就想明白了,知道亲戚们打电话过来是为什么了。
但即便是知道了,小莲也一直都是装傻充楞的态度,对长辈们客客气气的说话,软言软语,对方不提,她也就不提,敷衍糊弄着把亲戚们都应付了过去。
但也有那么几个很直接的,不好应付的,小莲的二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打电话过来,也不和小莲拐弯抹角,直接直奔主题。
“小莲,你这事儿做的不对,做的太过分了,哪有你这么为人处世的,你都二十六了,你爸妈的苦你咋一点儿都没有看在眼里,一点儿感恩之心都没有,这怎么能行呢?”
小莲还是和和气气的打着太极拳:“二伯,您这是怎么了,生这么大的气,我做了什么惹您不高兴啦,我自己都不知道呢,您先消消气,对身体不好。”
大伯显然也不吃小莲这一套,劈头盖脸开始指责小莲:“我都已经听说了,你跟你爸妈说以后不给他们养老,不让他们到你家去住,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儿?”
小莲眼看着糊弄不过去,也大大方方地承认了:“的确有这么回事儿,但我不是不给他们养老,这话我可没说过啊,我也没不给他们过来住,只不过,我有条件罢了。”
“你提的那些条件,不就是故意为难你父母,故意说的吗?就是不想给你父母养老把他们撵得远远的意思啊,这跟我讲得有啥区别啊?
你这个孩子,真的太不懂事了,做人,做事,得有良心!你懂不懂?
父母把你养那么大,你怎么能不管他们,给父母养老是你的义务,你怎么还能提出条件呢?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啊。”
听到这里,小莲开始严肃起来,不再吊儿郎当地打岔,正面向二伯回应了自己的态度:
“二伯,我敬你是长辈,我不会说什么不合礼数的话,但是你来教我做人做事,我只能说,即便您是我二伯,您也没有资格。未受他人苦,不劝他人善,这句话你没听过吗?你只是我的一个亲戚,你还是一个男人,你永远都不会懂我受到过的伤害,你也不会明白你女儿因为你这辈子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与其来教训我,你倒不如回家问问你女儿,看她愿不愿意,别用什么孝顺去堵住女儿的嘴巴,就让她说说真心话,你看看,你们这些大人做的那些事情,她能不能心甘情愿去接受!”
说完,小莲也不等二伯再说话,就挂断了电话。后来不久以后,二伯家的女儿打电话给小莲:
“我刚刚在我爸旁边,我都听到了,姐,我支持你,可我太懦弱了,我只能心里偷偷地恨,不敢做什么,可我听到了那些话,忍不住就哭了。
真的,谁能明白我们这些做女儿的委屈啊,只有自己能懂,谁都不懂,父母只知道让我们听话,孝顺,心里却只把我们当成一个工具人,养儿防老,把儿子当成宝贝,女儿呢,什么都都不是。”
挂了电话以后,小莲的心中五味杂陈,大哭了一场,但也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她要做个“不孝”的,受万人唾骂的人。
“我不管别人是怎么看的,我都不在乎,没有人关心我,我自己得关心我自己,我就是自私,那又怎样,骂就骂吧,我活的开心最重要。”
看了小莲的故事,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视剧《装台》。里头有这么一个角色,如果大家有看过,那么一定也还记得,就是村霸八叔的前妻结交的一个开拐的的男朋友。
这个角色,虽然在剧中给的镜头并不多,且又是一个增加笑料的喜剧角色,所以给人印象深刻,然而喜剧的内核往往都是悲剧,电视剧便是用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逗笑了观众,也留下了足够让人深思的点。
开拐的的和八婶认识不久就想尽快“扯证”,不是因为感情,而是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房子,给了儿子结婚用自己没地方住了。
不仅如此,儿子儿媳还嫌弃房子太旧,卖了旧房换了新房,他不得不出来继续开拐的挣钱,帮儿子还房贷,看上了八婶有钱有房子,这才着急想要和八婶结婚。
他一出场,观众就想笑,可是当你仔细想想,就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了。
这是一些老人所面临的赤裸裸的现实,以为养儿就能防老,对儿子的培养不遗余力,为了儿子可以牺牲所有,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晚年过得比同龄人更舒服一些,得到儿子更多的照顾。
可是现实却远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大多数的老人正在面临一个窘境,想靠儿子,然而儿子也靠老人,老人不管是情愿还是被迫,最终只能成全儿子的幸福,牺牲自己的晚年。
那么请问,养儿防老,到底防得住吗?靠得牢吗?
我知道肯定有些人会觉得,你明明文章故事通篇说的是女儿,为啥讨论的都是儿子。这是偏题了嘛?
大家觉得这是偏题了吗?我反正不认为,反而觉得是点题。养儿防老的思想害了两代人,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不被偏爱的最后反而成为了救命的稻草,荒诞但又真实的可怕,且细思极恐。
儿子,不是万能的,女儿,也不是工具人,一碗水端平,才是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