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有房有车的人都不敢生二胎?真是笑话了。这句话出小楠老公家的一个亲戚,她前两年刚生了二胎,可能是感觉到生二胎的确不错,所以逢人就劝人家生二胎,这不前阵子小楠回老家,被这位亲戚碰到后,就极力劝小楠也生二胎,开始小楠只是笑笑,说没这个精力,可她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小楠就说,生二胎容易,但是养不起啊,花费太大了,于是这个亲戚就一脸地不相信,我这个啥都没有的都生了二胎了,你有房有车的,还说养不起,这不是笑话吗?说完好像还不高兴了,抱着孩子就走了,留下小楠一脸的蒙圈,这是说错话了吗?
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部分地区的新一轮的二胎生育高峰就到来了。这种现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生二胎高峰大多在一些不太富裕的地区,比如农村和城郊,他们为二胎的增长率贡献了更多的力量,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家庭,比如工薪阶层,一般都在城里买房买车了,但一提到生二胎,大多数一脸地不情愿和犹豫,有的态度非常坚决,按说前者更没有生二胎的资本,他们为什么却成了生二胎的主力军?这到底是为什么?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低。
现在孩子们的教育成本很高,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高昂的教育成本就已经开始了,从早教到兴趣班,到补习班,越是家庭条件好的,就越重视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越“不敢生二胎”。去年一位妈妈晒出孩子的暑假学习费用在三万元,一度成为网络上大家热议的话题。
在不太富裕的家庭,家长的思维比较局限,对孩子教育水平的高低没有那么重视,孩子能学到哪就算哪。大多认为,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多一个二胎,影响不大。
多个孩子,就是多个希望。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全世界最无私的父母了。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成功了,他们就觉得自己人生已经值得了。多个孩子,就多了个希望。
赵叔叔家里有三个孩子,夫妻两个人之前在县城的小工厂工作,工资微薄,工厂效益不好了,他就出来打工。三个孩子日常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是他常常对我说,多养孩子,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有出息了,就是最成功的投资了,这比什么其他的都强。赵叔叔的想法,就是多个孩子就提高了希望实现的几率,这可能就是穷人的思维方式,把改变家庭命运的赌注压在孩子身上,却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够出人头地,跟父母的投入是成正比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这年头想让孩子靠自己奋斗出来,太难了,也寥寥无几。
重男轻女。
这种封建的思想观念是我们一直在摒弃的,可是却很难完全摆脱掉它。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在农村尤为严重。哪怕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可是人们还是觉得生了儿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生女儿就显得低调多了。
小王,是一个80后,从记忆里的父亲一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就一直存在,他有个姐姐,从小父母对他更为偏心一些。到了他娶妻生子时候,依旧没有摆脱这种老旧的思想观念。小王的媳妇接连生了两个女孩,可是小王和父母都想让媳妇拼个儿子,第三胎终于是个儿子。可以一家七口的居住条件很差,挤在一个小房子里,更别谈其他的了。但越是在繁华的城市,受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就越少,很少有人是为了男孩去多生个二胎。
生孩子为了养老
城市里的老人大多有社保或者商业保险。晚年不用依靠孩子,也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多姿多彩。可是这对农村的老人们来说很困难。哪怕国家给了补助,他们依旧觉得不放心。还是多生个孩子,能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增添一份保障,所谓养儿防老,养女防老,内心没有安全感的老人,唯恐自己在老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身边没个儿女照顾,这是一种恐惧心理。
所以生二胎的不理解不生二胎的,独生子主义的找不到生二胎的理由,都抱有互相理解的心理吧,现在说二胎好或者不好,都还为时过早,时代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人们的思想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孩子能够拥有轻松的生活,老人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不拖累孩子,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真的好,可别因为无奈才生二胎,希望这种现实越来越少吧。
您是因为哪种原因生二胎的呢?希望您能幸运地跳出这四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