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亏2亿,亿航想当“中国无人机海外第一股”?载人竟是关键大招

2019-11-17   无人机网

近日,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亿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书,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

亿航成立于2014年,早期从事消费级无人机业务。

被大疆“驱逐”

但在消费无人机领域,大疆一家独大,竞争激烈,一些无人机公司开始转型寻找出路。亿航放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转攻载人无人机和物流无人机等领域。

招股书称,2016年末,公司开始逐步淘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后逐步向行业应用转型。

目前,亿航仍面临亏损,过去三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超过2亿元。能否成功上市,打开新的补血通道,对亿航来说十分重要。而此次IPO如果成功实施,亿航将会成为“中国无人机海外第一股”。

就此,《商学院》记者梁伟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无人机的想象空间本就不是一个会飞的相机,亿航其实机会很大,也使得其上市的故事很丰满。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退却后,亿航正在试图在B端寻找突破口,且正好遇见风口。

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风口趋势,以及在中国国内城市管理等B端领域的蔓延,使得亿航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来为自己深入商业无人机市场来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是在风口上这样的故事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载人才是无人机的决胜局

毕竟,消费级无人机的天花板已经临近,尤其是在没有更多创新,较多的用途不过是会飞的照相机的情况下,业界的关注点也会在市场前景、应用场景更为多元的商用领域。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6月,亿航分别实现营收为3170万元、6649万元,以及3239万元,同时,同期净亏损却分别高达8658万元、8046万元,以及3764万元。

但亏损并不意味着亿航的前途渺茫,反之,亿航未来的增长点必然是商用,而且商用的最大利好是其技术和场景应用,都可能用于再次进入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并实现降维打击。

同时,亿航在载人级无人机的技术积累,也是在诸多商业场景,特别是物流、外卖等和消费场景息息相关领域上,可能直接完成“变现”的。

必须注意的是,2016年1月,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亿航推出全球首款载人飞行器“亿航184”,凭借纯电力支持低空、中短途飞行一战成名。

不再只是会飞的相机

现在的无人机市场,所谓消费级无人机,更类似于将过去的航模变得更多用途,但突破口和实现场景并不丰富。

5G带来的产业互联网(或者说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大丰富,将促使无人机、无人驾驶等一系列技术得到孵化环境,并在B端形成大爆发。

因此,无人机市场现在的竞争,只是小众垂直领域的竞争,并没有真正打开市场想象。亿航在这方面如果能够突破,其前景可观。

但探路先驱也很有可能变成先烈,只不过在无人机领域,亿航已经被逼到华山一条路上,只能进不能退了。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亿航智能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致力于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安全、自动、环保的空中交通。亿航智能为全球多个行业领域客户提供各种自动驾驶飞行器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载人交通,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应用领域。作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行业中,自动驾驶飞行器创新技术与应用模式的领军者,亿航智能不断探索天空的边界,让飞行科技普惠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

我们的使命

让人类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亿航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带来关于天空和飞行的革命,颠覆人类使用飞行器的时间、空间和方式,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简单方便地使用飞行器,让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深远改变,让未来100年的人类历史,从此不同。

我们的愿景

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智能飞行器企业

我们坚信在不久的未来,亿航将成为全世界智能飞行器行业最有影响力和领导地位的企业。我们将在自主研发、广泛合作、开放平台上不遗余力地投入,让亿航的直接和间接用户数量世界第一,让亿航的技术创新力、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列于全世界领导地位。

亿航企业文化

客户第一

亿航的创新和成长,来源于对客户的极其重视。创业初期GHOSTDRONE出现问题时,CEO公开了自己的手机,甘当首席客服,24小时不间断,亲自处理客户问题。

团队至上

亿航每个人都有大局观,紧密团结,靠团队的强大力量去取得成功。亿航创业初期,连正式的办公室都没有,条件很差,同事们年龄、性格、背景差异较大,就凭一股团结奋斗的精神,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从来没有“你的事、我的事”之分,把亿航的产品和业务做起来了。

敢想敢干

亿航的创立,就是颠覆创新的过程。敢于做梦,敢于超越和颠覆常人思维,敢于实干和创造。GHOSTDRONE和EHang184的产生,都是我们敢于逆着别人的思路思考,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更重要的是,敢于迈出第一步,把想法变成现实!

求实求真

实是实情,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和真相,真是真理,是我们必须探索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在开始时很可能是幼稚的,很多技术没掌握,很多方法不知道。我们是通过直面问题和困难,不断摸索和尝试,从而掌握了更深刻的技术、理论和规律,反过来继续促进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