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口61万的大县市 老早便已撤县立市

2019-08-19     蜀中游霞

宜城,简称宜,襄阳下辖县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接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

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61万。辖八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宜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县(市)、基础教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科普示范市、民政工作先进市,湖北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平安县(市)。2006年、2007、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称号。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

宜城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中共湖北省委撤销襄枣宜县、荆钟宜县,恢复宜城县建制,隶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1983年,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宜城改属襄樊市,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以原宜城县行政区域为宜城市行政区域,由襄樊市代管。市政府驻鄢城街道办事处。2007年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即:小河镇、郑集镇、孔湾镇、刘猴镇、雷河镇、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鄢城街道办事处、南营街道办事处、宜城经济开发区、大雁工业园区。

宜城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 少数民族有回、满、壮、苗、黎、瑶、藏、蒙古、土家、锡伯、维吾尔等,人口为0.12万人,约占人口0.23%。分布在宜城市各镇(办事处),主要集中在流水镇和板桥店镇。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60.11亿元,可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85亿元,可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4.01亿元,可比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5.24亿元,可比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6.8:58.4:24.8调整为14.1:59.4:26.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6.4%、5.0%、2.4%、11.6%、18.6%和13.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nk-rGwBvvf6VcSZpW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