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了幅搬家图后,官都不做搬到山里住了,如今这幅画卖了4个亿

2019-10-10     陈洪标写字说画

陈洪标|文【本文共 1955个字,11 张图片】

他画了幅搬家图后,官都不做搬到山里住了,如今这幅画卖了4个亿!


王蒙画像局部。

画搬家图的这个画家就是元朝末年的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征,都是元代著名画家。对一个画家而言,有这样的祖上三代直系亲缘关系,上挂名门之后,就是所谓的正宗传承,与其他同时代的画家相比,王蒙的优势自不待言,开创一代新风也是必然的。王蒙创造了“水晕墨章”,他的山水画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倪瓒、吴镇、黄公望合称“元四家”。


王蒙《稚川移居图》局部。

在绘画上,王蒙除了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外,还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名家,而对年轻时的王蒙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他心中的大师,追求游云闲鹤的生活偶像,他就是一千多年前东晋时期的著名道教学家、医药学家、炼丹家葛洪。


葛洪画像局部。

葛洪年少就受郑隐的遁世思想,喜欢归隐山林。后因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被当朝宰相司马睿器重,在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被封为关内侯。但他一直有归隐之心,想远离红尘,潜心修道、学医、炼丹度过余生。于是原住杭州的葛洪带着全家,移居盛产丹砂的南粤广东,搬往罗浮山中隐居,并老死山中。葛洪不仅为中国医药、养生和中国道家文化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对仕途、人生等方面也看得很透,拿得起放得下。在王蒙心中,葛洪便是他的人生大师。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正因为如此,年轻时的王蒙就效仿葛洪,到离老家湖州不远的杭州余杭临平黄鹤山隐居了几十年。他在山中过着“卧青山,望白云”,抚琴吟诗绘画的恬淡而富有诗意的悠闲生活。到了元末,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张士诚作为灭元的盖世功臣,在盘踞浙西期间,请王蒙出山做理问、长史。


王蒙《青卞隐居图》。

官不大烦心事挺多。这段时期,王蒙又开始怀念那葛洪大师的隐居生活,为此,他借老家卞山寄情抒怀,画了一幅《青卞隐居图》,在茂密苍郁,溪流回环,景色清幽的山林中,山坳深处茅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山脚下有客曳杖而行,山中有一老者策杖缓步,正在兴致勃勃地领略山林逸趣。


王蒙《夏山高隐图》。

画了一幅不过瘾,又画了一幅《夏山高隐图》,在群峰涌动的险峻高山间,一条瀑布直挂而下,便不知去向,而山溪却在碎石间跌宕,山石层叠,林木葱郁,屋宇掩映。近处林荫蔽日,凉气袭人,隐士和书童在屋中品茗谈天、仕女房前溪边汲水,樵夫道上行走……整个画面景物繁密,造型严谨,境界深邃而又开阔,炎炎夏日竟有一股清凉之意。


王蒙《稚川移居图》。

不知是意犹未尽,还是归隐心重,王蒙画完了这两幅大作,竟然把一千多年前的葛洪举家往山林搬迁的场景给画了出来。画面上对山林的描绘,依然还是重岩迭嶂,但树木稀少,把空旷的位置留给了一家人刚进山林的场景,葛洪在牛背上看书,身后牛背上是妻子带着几个孩子,仆人们有的担着担子,有的牵着牛羊。不远处的山中,几间茅屋掩映其中,先行到达的仆人已经在庭院收拾。王蒙把这幅搬家图取名《稚川移居图》(葛洪,字稚川。见上图)。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或许因为这幅画中的山还不够高,树不够多,居还不够深,景色过于苍茫压抑,没有亮色,似乎不符合葛洪移居的悠然而恬淡的心境。王蒙于是又另画了一幅搬家图,取名《葛稚川移居图》(见上图),而且和前面一幅完全是两种风格。后者高山峻岭,丹柯碧树,飞瀑流涧穿插其中。溪上有桥,漫步桥上左右顾盼的葛洪头戴道冠,身披道袍,左手挥羽扇,左手牵麋鹿,鹿背驮道藏典籍古书。桥前有一老者二小童席地而坐,旁有书卷、葫芦、行李等;身后还有一老翁牵着黄牛,牛背上一老妪抱一幼童,更有一背琴、一背丹石之筐的仆人,溪畔之径还有数人行走。两山深处才是茅舍和炼丹炉。色与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疏密俊朗,不仅技艺精湛,而且用色考究。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画完这幅搬家图,王蒙归隐之心已定,官也不做了,再次搬到余杭临平的黄鹤山隐居去了。这次像是玩真的了,还自号“黄鹤山樵”,立志余生守着青山,专心伺候书画。不过,或许老天不愿让这样才华横溢的高士就此隐居,或许是他修道不够。到了60岁那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帝国,王蒙又坐不住了,走出黄鹤山远赴山东就任泰安知州。十七年后,因“胡惟庸案”牵累,于大明洪武十八年死于狱中,享年77岁。


王蒙《稚川移居图》局部。

700多年后,王蒙当年隐居山林前画葛洪的两幅搬家图,一幅《葛稚川移居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一幅《稚川移居图》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拍出了4.025亿元的天价。


王蒙《稚川移居图》局部名家题款。

这幅搬家图为什么能拍出这么高的天价,我想,除了其为王蒙的代表作之外,其艺术性价值自然摆在那里,这方面,画上有倪瓒、韩性、乐远、陶覆、陆居仁、钱岳、陈则七位名家的题款和钤印足以说明,他们对这幅搬家图是高度欣赏(见上图)。另外,它比其他传世名作还多了一个价值,就是承载了王蒙人生的弃官归隐,后又复出的故事。所以,这幅700多年前的搬家图,在专家看来,这4个亿一点都不高。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nJBvW0BMH2_cNUgOR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