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暂停大陆影片参加第56届“金马奖”影展后,港媒报道,港片《扫毒2天地对决》也宣布取消报名金马奖。曾经的金马奖是两岸三地公认最具权威的电影奖项,如今却越来越水,今天报名人数创下新低,只能圈地自萌了。
金马奖权威性为何越来越低了?一位台湾影评人的发声兴许道出了这一切。
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被称为华语三大电影奖项,权威性却有所不同。一直以来电影人公认金马奖的含金量是最大的。
为什么?原因不是金马奖主办方多么牛逼,而是金像奖和金鸡奖太局限。金像奖是专为鼓励港片而诞生的,参选条件首先导演必须是香港人;金鸡奖参选则需要通过广电审核,一些边缘题材的片子就被拒之门外了。
而金马奖就没有这种限制,只要是华语电影,都可以参选,新加坡的都可以,这样一来认同的人就多了。
更何况,金马奖对新人导演的扶持力度很强,历年来选拔出很多优秀电影导演,徐克、王家卫、李安、侯孝贤初出茅庐的时候,就都拿到了金马奖新人导演奖。
所以电影圈内一直对金马奖很认可,在第5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镜头逐一扫过50届金马奖影帝影后,他们的神情是自豪而荣耀的。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关于金马奖的质疑声就越来越多了。
有人发现,每一届金马奖必有台湾影片得奖,哪怕信服力不是那么足够。
有一年,阮经天拿到了金马影帝,金马奖官方的理由是:“不同于偶像剧男主角的表演,突破很大。”但我寻思这是在评最佳男主角,而不是最佳新人啊?阮经天看起来似乎也有点懵逼:“喔!”
后来有台湾影评人这样评价:
“从2008年大陆影片参展金马以来,无论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压得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还算可以’的台湾电影,努力挑一个理由,说它有多厉害,厉害到两岸三地的电影都不是它的对手,然后给它一个不差的奖,让台湾电影不至于颜面无光,已经成为每届台湾金马奖的潜台词。”
这番话有些主观和片面,但是也值得深思一番。
诞生于一个小岛的奖项,本来就没多大权威性,靠着不设限制获得了权威,又何必固步自封呢。你格局不大,权威就不高。
本来质疑声就已经很多了,55届金马奖的不作为更加推动其走下坡路。
那时第55届金马奖出了事故,女导演宋欣颖和傅榆发表不正当言论,台下的李安一脸无奈,巩俐更是黑了脸。
很遗憾的是,金马奖并没有制止两位女导演的发言,让她们说完了全部的话,并且在事后也没有取消她们的奖项。可见格局之小。
如今,大陆电影不去了,港片也有说不参加的了,今年的金马奖变成了台湾影片的“自娱自乐”,经过今年之后,金马奖的含金量还会剩下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