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快乐健康
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就退休了;再平平淡淡过几年,很快就会过了七十岁。
就在平凡的生活里,有的人迷迷糊糊、得过且过;有的人不断“出事”,成了苏大强的翻版;有的人却活得流光溢彩,走向人生巅峰。
很多同龄人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个人和家庭条件差不多的人,生活质量却差别这么大?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晚年的幸福?
本来,我也是追问者的一员。但发生在身边的几件事儿,却让我顿悟——
原来,晚年生活是不是幸福,就差在一件事儿上。
一、跨越50年的爱情
说起山东知青最刻苦铭心的地方,格尔木无疑要载入史册。在1965年和1966年,成千上万山东八市知青来到格尔木战天斗地,尤其是济南和青岛两地知青。
我的朋友老蒋就是济南知青的一员,当年编入农建某师。格尔木的生产条件,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艰苦到了极致。修屋挖渠、铺路拓荒之类的艰苦劳作也就罢了,自然条件恶劣得让人受不了。先是高原反应,喘不动气,胸闷头痛;接着是沙尘暴,大风一起,沙子打得脸生痛,连嘴都张不开,只有赶紧钻地窝子,连帐篷都不牢靠;还有就是高原气压低,80多度就开锅了,饭也煮不熟,黏乎乎的青稞面窝头难以下咽;夏天的蚊子,也堪称一大害,据老蒋说,张嘴唱个歌,就能吸进几只去。
由于被蚊子咬,第一年的时候,很多女知青的脸都肿了。有一位青岛的张姓姑娘,平时保护得严严实实,再加上本人长相不错,露脸的时候就更显鹤立鸡群。老蒋当时看上了这位张姓女知青。可惜的是,没等老蒋展开攻势,队伍就分开了,老蒋只好把那道美丽的身影埋在心里。
时光流逝,老蒋后来娶妻生子,生活也很美满。可惜天不假年,老伴儿刚退休不久就去世了,老蒋成了孤家寡人,过得挺孤单,便天天专注于读书看报。
有一天,老张在老年生活报上看到一篇回忆格尔木知青生活的文章,署名正是当年的张姓姑娘。老蒋便托人打听了一下,这位当年的张姓姑娘也已经丧偶。于是,两人便取得了联系。恰好,女方对老蒋也有印象。共同的知青经历让两人走到了一起,开启了人生第二春。
虽然命运把两人推向了不同的路,报纸上一条偶然的信息,让两人成功牵手,这场跨越50年后的爱情,也算是圆满。
二、一盘木耳的祸事
就在国庆节看完阅兵后,我得知了好友老龚住院的消息,感到有点意外。
老龚原来是厂子里的高级焊工,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技术上是大拿。二十多年前,焊根八寸管能拿到五六百元,新世纪前就实现了小康,经济条件不错。
老龚知道干焊工容易落下病根,所以一直比较注意自我保护。退休后专注养生,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健康类文章,每天发好几条。今天推荐吃洋葱,明天推荐吃芋头,后天又来篇老年肌肉锻炼法。我虽然不是特别关注朋友圈,但在印象里,老龚是个“养生专家”。
“养生专家”出事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木耳泡得时间有点长。本来他是早上泡,中午或者晚上吃。这一次泡得木耳有点多,第一天没吃完,第二天晚上才拌着吃了,结果就闹起了肚子,上吐下泄。
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多起吃久泡木耳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有的人还挺严重。老龚在医院呆了两天,便基本痊愈了,还算运气不错。
我特意翻了一下老龚发的朋友圈文章,发现两个月前他就发过一篇关于木耳的,上面也说泡发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再说,这事儿也算是常识,不知道根本不差钱的老龚,为何会忽视了这样一条重要信息,栽在一盘木耳上。
三、“历史”的逆袭
老年人在一起,都喜欢聊点过去的事儿,特别是党史、军史,尤其是伟大人物的传奇经历,每每让人赞叹。在谈史论史的场合,总有人掌握话语权。其他人由于没有对此作过精心研究,往往是听众,偶尔插个话、提个问题啥的,算是捧哏的角色。
住在公园附近的老邹往往是“公园论坛”的核心。老邹本人只上过高小,原来住在乡镇上,因为给儿子看孩子,才来到城里,因为儿子事业有成,老邹也在城里安顿下来。
没进城前,老邹就喜欢看历史文章。进城后,儿子给父亲买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又订了多份报纸。老邹如鱼得水,成了半个“历史专家”。
特别是军史方面,部队番号的变迁,领导的更迭,以及不同人之间的隶属关系,搞得门儿清。大家聊起天儿来,对他都挺服气。
这也是个异数。毕竟,在部分老人眼里,城里土生土长的,看不上乡下进城的;少数当过干部的,看不上干活出身的。
其实,决定这种“鄙视链”是不是存在的,是自己。只要真正的学有专长,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到哪里都能打开一片天空。
四、蒙人的“处长”
看到很多报道说,老年人被卖保健品的骗,我有几个老友都不以为然,其中以老滕为最。按他的话说,“保健品就是个营养品,说能治病,纯粹是胡扯。”
老滕为人精明,长袖善舞,算是个聪明人。虽然退休了,但利用原来在单位干文宣的特长,开了一家制作公司,这两年发展得不错。可即便这么一个聪明人,也有被骗的时候。
骗局稍显离奇,总之就是骗子冒充甲部门的A处长,请乙部门的B处长找公司制作一些铭牌。B处长其实与真正的A处长不太熟悉,但这种顺手而为的小忙就帮了。于是,B处长就推荐了自己熟悉的老滕,老滕满口答应。然后“A处长”就以垫资、避嫌等理由,让老滕帮忙向某个厂家订一批办公桌。于是,老滕便给“莫须有”的厂家账户汇了8万元钱。
由于老滕信任B处长,所以就没有怀疑A处长,也就没有去查证厂家信息,结果这种不太合乎常理的操作,把老滕这么一个精明人骗了。虽然说骗子手法高超,但老滕反应滞后,等到骗子让再汇一笔钱时,他才发觉不对劲儿,真是有点后知后觉。
五、人生“出彩”第一能力
正反两方面的事儿说了两圈,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发现,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一条线:如何处理信息。
老蒋善于看报,从报纸上看到了有用的信息,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老龚虽然看了很多养生文章,却忽略了关键的木耳泡发时间的信息,结果进了医院;老邹对历史感兴趣,经过不断的学习,成了半个历史专家,也获得了成就感;老滕看似精明,却被骗子的虚假信息蒙蔽,最终上当受骗。
由此来看,真正决定我们生活“出事”还是“出彩”的,就是一项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处理信息,听上去简单,但要真学会这项技能,还真不容易。它可以分为收集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的能力、表现(应用)信息的能力。
收集信息,首先是要收集真正有效、有用的信息。特别是网络时代,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以健康信息为例,恐怕现在还有很多人相信微波炉辐射危害大、人必须要清宿便等,至于酸碱体质论、脂肪有害论,相信的人就更多了。
至于判断信息和表现(应用)信息,说起来话就更长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就不多作论述。
总而言之,首先要保证,我们所接触的信息的质量。订一份老年生活报,获得最佳信息源,是不错的选择。
读老年生活报,做时尚健康老人
你是否想学健康知识,苦于网络谣言?
你是否了解惠老政策,洞悉社会热点?
你是否倾听真心故事,交往同心好友?
你是否追赶银龄时尚,创造精彩晚年?
老年生活报,伴你品质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