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玩具相机”吧!它的外型和名字看起来一样地可爱,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玩具,而是一类自带简单镜头的胶片相机(其中很多由塑料制成)。
在胶片时代它们并不起眼,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复古风”盛行,这类拥有渐晕、焦点不清晰、镜头失真和明显眩光的相机反而开始受宠。摄影师放弃了对拍摄结果精确的控制,从这种不可预期的拍摄中获取意外的惊喜。
如果你也想玩一玩这种有趣的“复古风”,但又不想花钱,不妨用 Photoshop 来模仿、制造出属于你的玩具相机特效。除了有趣以外,这也是一种把平淡场景变得有趣的好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以这张照片为例,为您讲解用 PS 制造玩具相机特效的基本步骤。
1. 裁剪图像
大多复古胶片风照片,都是 1:1 的长宽比。在左侧工具栏选择“裁剪工具”,并在顶部工具栏左上角,在调整裁剪比例的下拉菜单中选择“1X1(方形)”。
裁剪区就会随之出现在工作区中,你可以把它缩放、移动。
一些比较明显、有存在感的画面景物,放到屏幕正中,然后完成裁剪:
接下来要做的,是添加暗角。
2. 镜头校正
Ctrl+j 把背景一层,以便进行非破坏性的工作。再右键选择复制出来的图层 1,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
接着,在上方菜单栏选择“滤镜-今天校正”,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自定”选项卡,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界面:
在“晕影”部分中调整“数量”滑块,图像就会产生一些黑色(负方向)和白色(正方向)的晕影,数值越大晕影的范围就越大。
在本例中,我们把数量设置为 -100。
而“中点”滑块相当于在画面正中心点一盏“灯”,当中点数值很小时,画面大部分都是没被“照亮”的次暗区(颜色比暗角稍浅);而中点数值变大时,“被照亮”的区域变大,次暗区减小,最后甚至可能会把暗角也消除一部分。
在本例中,我们把中点设置为 +10。
本步骤最终调整结果如下:
下一步,是制造“失焦”的效果。
3. 高斯模糊
许多玩具相机拍摄的照片整体会呈现失焦状态或是模糊,要模拟这个效果,请在上方菜单栏中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在弹出的窗口中调整“半径”滑块。半径的数值设置得越大,模糊的程度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图片像素越大,达到同等模糊效果所需的半径数值就越高。由于本例中使用的示例图片较小,所以半径设置为 1 就可以了——而如果对于一张超大的图片而言,需要达到这样的模糊效果,可能要设置为 5 到 10。
接下来,是调整照片的色彩模式,使照片更有“胶片感”。
4. 曲线调整层
在图层界面下方点击左数第四个按钮,建立曲线调整层。这比直接调整曲线要方便得多——尤其是操作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你需要把照片的色彩调节成玩具相机独特的色彩规律。打开图层调整面板,在通道部分把默认的“RGB”先后改成“红色/绿色/蓝色”,在红色绿色通道中先固定中点,把曲线拉成轻微的 S 型;蓝色通道中则是把曲线拉成倒 S 型:
在本例中,由于图像中主要是白色的雪,所以这一步的调整不需要很精细;如果你拍摄的是其它带色彩的景物,可以寻找一些由真正玩具相机(如广受欢迎的 Diana 和 Holga)拍摄的类似题材实例来进行参照对比,对色彩进行调整。
比如说,如果你拍摄的场景主要是绿色,就找一张玩具相机拍摄的草地照片来进行对比,以此类推。
本步骤最终调整结果如下:
最后一步,添加漏光效果。
5. 柔光图层
玩具相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明显的漏光,它的成语是相机机身的密闭性不足,导致光线“泄漏”到感光元件中,形成一些超现实的色块,为照片添加了一些特色。
要想模拟这些效果,你需要新建一个空白图层——最好把它重命名为“漏光”。然后选择画笔工具,硬度设置为 0。半径设置大一些,然后选择你喜欢的色彩,并在图像上画出一两个色块。
在图层界面左上角,把“漏光”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更改为“颜色”,并在图层界面右上角调整不透明度,来获取你想要的效果。
最终调整结果如下:
善用这个方法,你可以把许多看起来特别普通的场景,都变得有趣起来:
接下来,该轮到你亲自动手尝试了~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