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来陪陪你!”

2019-07-25   中国乡村之声

暑假来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截至2018年8月,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96%的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顾。除了物质上的照拂,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更为迫切。

近日,记者走访河南、湖北、山东、陕西等地了解到,这个暑假,“儿童主任”、农家书屋开设“第二课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支教等一系列乡村教学活动,为留守儿童们不仅提供了读书、学习、娱乐的场所,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从精神上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辅导与关爱。

“儿童主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近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正昌儿童福利教育资助中心,老师陪同孩子们刚刚过完集体生日。六年级学生谢盼盼说,自己在福利学校一年多,得到了妈妈般的关怀。

儿童福利教育资助中心六年级学生 谢盼盼:在我生病的时候,白妈妈第一时间带我去医院看病,还给我做好吃的。在我成绩下降的时候,白妈妈总是鼓励我,给我辅导功课。我觉得白妈妈可亲可亲了。

谢盼盼口中的“白妈妈”正是资助中心的主任白宏稳,2013年她成为一名“儿童主任”,协助提供监护指导、精神关怀、返校复学、落实户籍等关爱服务,是她主要的工作职责,城郊乡刘马洼村、古城乡付湾村等地都留下了白宏稳走访的足迹。

儿童福利教育资助中心主任 白宏稳:筛查一些孤儿的信息,困境儿童的信息,我们接到信息之后会去走访,实地去了解这些情况,去孩子家里看一看,然后在村里面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回来给每个孩子做一个档案,有一个后期的跟踪指导。

筹建留守儿童的“快乐之家”

而在安徽黄山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工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源芳乡的“行益堂”,就是31岁的退伍军人张志健2016年为留守儿童创建的“儿童之家”,他请当地社工组织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心理疏导、陪伴游戏。

“行益堂”负责人 张志健:本身我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嘛,退伍回来之后,我看到很多留守儿童还是像以前一样分散在外面,所以我就想给他们有一个可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孩子们从中也确实有很多收获,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单亲家庭孩子,经过志愿者的精心陪伴之后,他的性格有很大改善,原来有暴力倾向、内向的,慢慢地都在转变,往好的方向转变。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张志健一直和黄山学院志愿支教队、黄山市心理协会等爱心团体进行沟通联系,希望能招募更多志愿者来行益堂上课。

“行益堂”负责人 张志健:因为我们这里是山区,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我希望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我们行益课堂的大家庭中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让留守儿童伴着书香过假期

除了一些公益机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儿童福利救助的队伍中来,其中也包括很多民间自发组织。山东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冯家庄的“宝德书院”,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书屋,拥有15000多册藏书,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了附近村里不少孩子暑假的“第二课堂”。

留守儿童 郭惜今: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每天有很多老师来陪我们,教我们不同的知识,生活多了很多乐趣。

留守儿童 门忠浩:在这里每天会很开心,因为老师每天会交给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国学、竖笛还有古筝什么的。

“宝德书院”由普通乡村教师李济远、单美华夫妇于2013年创办,创办之初,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孩子假期无人看管问题。夫妇俩腾出了自家房子,多方筹措了15000多册图书,建成 “宝德书院” 后免费向孩子们开放,李济远、单美华夫妇利用假期教授孩子们国学、美术、音乐等课程。

“宝德书院”创始人 李济远:我们书院里有三支大学生支教团队,社会上还有许多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们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到这里,与孩子们一起教授各类特长,让农村的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目前,“宝德书院”已成为附近农村孩子的聚集地,每天前来上课的孩子超过40人。“宝德书院”还相继在潍坊高密和安丘建设了六处分院。

学生家长 冯克镇:我们这边打工的比较多,孩子们都在这里第一比较安全,第二还能学许多知识,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大学生志愿者助留守儿童过暑期

今年7月,全国妇联、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认真做好暑期家庭教育和关爱儿童服务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国各地100所高校38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重点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技能,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帮助解决暑期儿童监护、人身安全等突出问题,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假期。

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镇益海嘉里小学,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支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趣味地理课。

乡村小学学生A:我感觉很好,他们给我们教的知识我都没有学过。有他们,这个暑假过得很快乐。

乡村小学学生B:我们这个暑假过得特别有意思,我们很有共同语言。

店头镇益海嘉里小学服务于周围5个自然村,校内有在校学生80多人,大部分学生是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大学生志愿者在给孩子教授知识、开拓眼界的同时,也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西安外国语大学志愿者:我认为支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是完全用其他经历无法代替的一个感受,所以我来这里的初衷就是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只有我们能带给他们的东西,带领他们去看更新的世界。我们有很多科普课和手工课,让他们都是受益匪浅,让他们能记一辈子,让他们看到除了这个村这个镇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山那边还有山,水那边还有水。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传播了知识、传递了爱心,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出的巨大投入。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17级辅导员 张迪:我们打算在以后的日子里让广大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也是让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们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以后回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每一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情况千差万别,他们成长所需要的抚慰和照料也不尽相同。守护留守儿童身心安全,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协同联动制度保护体系,从政府到社会,从学校到家庭,各自需要承担哪些责任,都应该细化。责任越细化,留守儿童的明天才会越来越美好。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与文中内容无关

记者:刘璐、咸阳台王爱、安陆台王崎鉴、潍坊台陈安利

编辑:李沛 // 责编:杨滢 // 监制: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