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宁时报 作者:赵立 选稿:韩聪聪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个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是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疫情开始以来,程家桥街道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当好社区群众的“守护神”。
虹桥机场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居民2451户、7000余人,内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个菜场以及小餐饮、小超市等27家商铺,两家物业公司分片管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型社区”。疫情发生以后,小区严格实行“一门进出,两外禁入,三问三登”的管理模式。
强化党建联建 “双保险”排查
虹桥机场新村紧邻机场,大量的空乘人员居住在此。疫情防控初期,党建联建单位春秋航空和东方航空的客舱部联系人就主动找到居委会,提议与居民区党总支开展联防联控排查工作,共同做好防疫工作的闭环。疫情发生以后,有不少民航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包括部分往返疫情国家重点关注地区的民航人。
“这两家公司本身就是我们的党建联建单位,平时他们为社区做公益、给支持,现在我们为他们守住后方。”居民区书记曹欣礼介绍,针对这部分人群,小区采用了“双保险”的方式。居民区党总支根据航空公司提供的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加强小区入门排查,制作了一份《航空公司机务人员防疫信息登记表》,能直观地知道空乘人员去向,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落实14天居家隔离期间,居民区也有相应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比如每日两次上门测量体温,代买菜,寄送、接收快递,清运生活垃圾等等。
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是近来上海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3月18日,虹桥机场新村居家隔离航空服务人员11户11人,累积20户21人。3月18日开始,空乘人员由公司统一隔离。
运用社区资源 “无接触菜场”应运而生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与外界人员的接触,居民大都“宅”在家里。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部分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买菜问题成了摆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何不利用小区内美天迎宾菜市场的资源,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100米’呢?”曹欣礼的这个想法与美天迎宾菜市场经理过麒麟不谋而合,于是小区“无接触菜场”应运而生。
居民需要什么蔬菜水果,可以直接微信下单,也可以电话点单,菜市场工作人员会将蔬菜水果分装成袋,一般半小时内就能送菜上门。只要订单满10元,就可以享受免费送菜上门服务。同时,考虑到隔壁小区上航新村的居民买菜需求,居委会与物业公司、菜市场达成一致意见,隔壁小区的出入证也能进入小区内的菜市场买菜,并享受一样的送菜上门服务,扩大便民半径。
借鉴企业复工举措 采取“1+1+N”
陈师傅去年将家安在了虹桥机场新村,年前与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计划2月10日开工,但是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将原本所有的安排打乱了。工人能不能进场装修?这让物业公司高经理没了方向,于是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欣礼寻求帮助。
“以前我们是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小区的,但是陈师傅一家现在是在外面租房子,一个月租金就要5000块,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们和物业公司、业委会多次讨论,最后打算学习借鉴企业复工备案的做法,采用‘1+1+1+N’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曹欣礼说。
1+1+1+N,即一份疫情期间装修须知,掌握基本情况;一份装修施工备案清单,了解人员动态;一份防疫工作温馨提示,规范企业施工;N次检查,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组成联合检查组,不定期、不打招呼上门检查。“凡是有一项不符合标准的,我们会要求他们立即停工。”
“疫情防控期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种各样的事,但虹桥机场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就要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统筹社区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努力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曹欣礼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