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海伏季休渔即将结束,马上就迎来千舟竞发的开渔盛况。在海陵岛,为迎接一年一度的盛会——南海(阳江)开渔节,各方都在忙碌筹备,营造迎开渔、庆丰收的喜庆氛围。
渔民调试设备筹备开渔
造大船,出远海,是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阳江市不断加快渔船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钢质渔船和玻璃钢船出海作业,其中钢质渔船数量已超过800艘,是全省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
日前,记者走进海陵岛闸坡中心渔港,一排排钢质渔船停靠在码头上,船主们正忙碌着检查船上设施,为即将到来的开渔出海做准备。登上船主林先生的渔船,他正在调试通讯设施和卫星导航系统,船上设备整齐又洁净。船主告诉记者,这是2017年初出航的渔船,造价达500余万,省市补贴总额90多万,也申请了部分银行贷款。
“以前开的是木质船,安全性差很多,随着浅海渔业资源减少,利润也越来越低。”林先生说,过去的木船既不安全,现在有了钢质渔船,捕捞量也明显增加,等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他打算申请深海捕捞的相关资质,便可以驶向深海生产作业,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阳江市积极推进捕捞渔船升级改造,加大有关扶持政策宣传,做好有关渔船改造项目申报等服务工作,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衔接,帮助渔民争取政府贴息贷款,解决资金难问题。
据统计,近年来阳江市不断加快渔船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钢质渔船和玻璃钢船出海作业,其中钢质渔船数量已超过800艘,总马力达25万千瓦,是全省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捕捞范围分布在西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南沙群岛等深海区域,远洋捕捞能力逐年提升。
道路绿化升级迎开渔节
14日记者走访获悉,海陵试验区对部分路段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升级,打造亚热带海岛风情,精心装扮旅游区,营造迎开渔、庆丰收的喜庆氛围。
沿海陵大堤进入海陵岛闸坡核心旅游区,记者看到,沿路彩旗飘飘、张灯结彩,“开渔”字样随处可见。作为海陵岛的迎客“门面”,大堤头环岛变了个样,新种植上了仙人球、仙人掌、酒瓶椰子、杜鹃红山茶、大腹木棉等植物,亚热带海岛气息扑面而来。国道234线(原省道277线)、“南海I号”大道沿线在榕树、蒲葵等树种基础上,补种了加拿利海枣、大叶紫薇等乔灌木,原先地表裸露部分覆盖上了大叶油草,沿途环境令人十分舒心。
据海陵试验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海陵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形象,打造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广大游客,该区对国道234线海陵大堤至麻礼路口段、“南海I号”大道以及大堤头环岛、恒大圆盘等重要地段进行绿化升级,种植凤凰木、大油棕、含笑球、量天尺、绿杜鹃、银海枣、黄花风铃木等热带、亚热带树种,鸡冠花、长春花、千日红等时花,品种达20余种,并对国道234线海陵岛段全线的中间隔离护栏补种鲜花。绿化提升工作今日完成,开渔节过后将完善雾化管道、水管等设施。
据了解,海陵试验区党委、区管委高度重视南海(阳江)开渔节,统筹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区容区貌、旅游环境提升工作,对闸坡核心旅游区的全部路灯进行检修,在主要市政道路两旁悬挂1万面彩旗、2700面庆渔旗和1.6万串红灯笼,清理杂草、规范垃圾收运、整治环境卫生。区委宣传统战部广泛开展宣传,在沈海高速、广佛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沿线设置13个大型T牌广告牌。
开渔节实行交通管制
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于8月15日至16日在海陵试验区举行,许多车辆都会涌向海陵岛。记者8月14日从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为确保活动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有序,避免大范围交通拥堵,海陵试验区于8月15日至16日对区内部分区域、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市公安交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员,8月15日12时至16日13时,闸坡镇旅游大道、海滨西路、环山路、金桥路和金港路段全线(即隧道口至高桩码头)、达港路禁止停放一切非工作车辆。同时,活动期间,禁止33座以上旅游大巴进入闸坡镇范围,大巴司机可将车辆停放在海陵试验区国税局对面公共停车场,车上游客再转乘公共汽车到达目的地。危化品运输车辆、大型货车禁止进入旅游大道、渔港区域。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陵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有3条道路可进入闸坡镇,市民可自行选择适合的道路前往目的地。驾驶小车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可将车辆停放到海陵试验区国税局对面公共停车场、大角湾地下停车场、各事业单位停车位和各大酒店停车位。
该负责人提醒,公安交警部门在各个路口均安排了警力,并安排了6辆巡逻车进行巡逻,以及4辆交通事故处理车分两个片区对突发的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如遇上车流量过大,造成道路暂时拥堵,请市民务必听从现场民警的指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临时交通管制。
来源:《阳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