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女性不需要护航,也可以在圈里站下来,甚至还可以撑出国际大奖。
——遇言姐
前阵子郑爽代孕的事把 徐静蕾给揪了出来。
接着 王子文坦诚自己有个7岁的孩子,又让大家想起了太久未曾露面的王朔。
这阵子不少文章都在写 王朔、徐静蕾、王子文,这三个人的渊源。
这三位一个避世隐居,一个已然无所谓人言,一个磕磕绊绊地红了。
按王朔年轻时的脾气,这要是徐静蕾受了气,或是被生安一个孩子,早就指着媒体骂上了。
当年,他在凤凰大骂 “吴征是个骗子,忽悠我们徐静蕾投资”的时候,可是完全没避讳媒体,以至于后来被登出来,闹了一场风波。
2007年,王朔按着泄露私聊内容的记者一顿骂。但其实,如果他真不想被外界知道自己的牢骚,完全可以不在媒体面前说吴征的坏话
王朔今年62岁了,算是半个老人了。
可能人上了年纪,脾气也淡下来了,外头的纷纷扰扰都不是事儿,据说早在刚刚有微信的时候,王朔也是朋友圈只看不说话。
其实,遇言姐还挺好奇王朔最近在干什么。
印象中,王朔最后一次在江湖露面,是2015年。
彼时,徐静蕾自导自演了一部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参与写剧本的王朔接受了10个小时的采访。
王朔说,接这个剧本是徐静蕾在帮自己。写小说太慢了,剧本来钱快,能解决生活问题。
他一贯地高度评价徐静蕾——
“在我们北京这儿,50年代杰出代表是刘索拉,又能写字儿又能写曲儿;60年代杰出代表是王菲;70年代我希望是徐静蕾,如果她做得好的话。80年代我还没看出来谁有价值。”
后边的谈话,王朔谈文艺电影、谈商业电影、谈剧本写作,谈了一大圈,从《道德经》聊到《红楼梦》。
结果,《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电影上映, 豆瓣评分4.9。
最赞短评是——
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毫无内涵、空洞无物,连郭敬明都比不上,当PPT看都不合格。
没有一个演员是在线的,没有一个情节是可信的,没有一个镜头是诚恳的。
尤其是徐静蕾饰演的40年代的女留学生,标志的抿嘴笑,连发型都没换,这也是女生的小自恋。
这是从家里散步过来,换了身衣服就上场了?
2年后,不甘心的徐静蕾又自编自导了 《绑架者》。
豆瓣评分跟上一部一丝不差, 还是4.9。
最赞短评是——
“国家应该立法禁止徐静蕾导演电影了,看老徐的电影从来不会觉得她是才女。”
瞧这荒山野岭的英伦风红色电话亭
接着,徐静蕾进行了自己的最后一次尝试。
在张家辉导演的《低压槽》中,徐静蕾的身份是——
演员、导演、灯光、服装、摄影、武术指导、监制、投资者……
结果这一部的豆瓣评分刷出了新低: 4.4。
最赞短评是——
“剧情透着自恋的妄想。毫无节制的暴力、装腔作势的对白、无厘头式剪辑、自以为是的滤镜,还有可怕的配乐。另外艺术指导谁做的,尤其是于男的造型,敢不敢站出来!”
这部电影太可怕了,我宁可看一百遍渣渣辉举着大刀的游戏广告
在这之后,徐静蕾终于不折腾了,在首映式干脆和朋友们一起搓起了麻将。
品品茶、写写字、给朋友做个广告,没什么实质内容。
这次因为代孕的事躺枪,徐静蕾的回应毫不在乎: “说吧,嘴长别人脸上。”
倒是很有大飒蜜的范儿。
徐静蕾上《锵锵三人行》宣传电影,提到自己已经冻卵,很可能以后会代孕。当时的舆论都是夸徐静蕾洒脱。郑爽出事后,连带徐静蕾也成了众矢之的,感觉就是无端躺枪
“北京大飒蜜”这个词是高晓松夸徐静蕾的。
高晓松说:“光是好看不能叫做飒蜜,这飒蜜除了好看,还要有一身范儿。”
什么样的范儿呢?
“男人越man,她越爱你。你打架她帮你递板砖,你叉琴她帮你唱和声,你被打成植物人,她养你一辈子。”
昨天,遇言姐跟小助理聊这段,小姑娘翻了个白眼儿说——
“这不就是直男癌杰克苏们幻想中的,满足他们大男子思想的中二女青年。这招现在叫PUA。”
看看,这社会的审美变得比小孩长大还快呢。
不仅如此,高晓松还说徐静蕾是女演员中最有才华的。
他半明半晦地写了首歌 《蕾》。
人家问他这歌是不是写给徐静蕾的。
高晓松不肯说,只说反正徐静蕾在自己这儿是百爪挠心。
前年老徐上《奇葩说》,痛快给了句准话儿: “就是我那个蕾。”
倾心大飒蜜的京圈男人,共同的白月光是林徽因。
王朔夸凤凰时期的曾子墨,说她是林徽因之后最正的范儿。
高晓松就更别提了,专门做了一期节目为林徽因正名。
懂点文艺腔儿,态度大方慷慨,调得起情又不黏人,甚至不在乎补贴你,林徽因实乃第一代北京大飒蜜。
每个京圈文艺男心中,都有一段林徽因情结。
哦对了,他们还都喜欢《花仙子》。
王朔说徐静蕾像《花仙子》中的娜娜小姐。
高晓松说自己心中的第一帅是《花仙子》中的李嘉文。
哈哈哈,那谁是来福呀。
看看我也是看过《花仙子》的。
话说回来,这些么年过去了,徐静蕾有没有才华不知道,但的确是挺飒的。
每个前任都能做成朋友。
王朔在北京的房子还是徐静蕾给置办的,王朔直呼自己是“软饭硬吃”,又说要把财产留给徐静蕾。
遇言姐说,王朔也是真性情,你还有个闺女呢,不用考虑下女儿的感受吗?
王朔女儿结婚时,王朔没有去,说是怕难受,当爹的受不了女儿出嫁的刺激
当年,19岁的大二女生徐静蕾,结识了大自己16岁的王朔。
当时王朔的老婆是曾为东方歌舞团领舞的沈旭佳,女儿王咪只有6岁。
关于这一段儿,洪晃爆过狠料——
这位男作家经常在外面有不轨行为,甚至这些事情都是在自己老婆眼皮底下发生的。
比如有一次,他的情人公开和他的夫人对峙,说: “我已经在你家大摇大摆出出入入,你就把他让给我吧。”
他夫人非常镇静地对这个比她小二十岁的姑娘说:“你不懂,我是他妈,你代替不了我。”
在公众场合,这位奉献性的夫人也能够大包大揽,把丈夫的错误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是我不好,”她说,“管他太严,难怪他经常出去耍闹” 。
后来,王朔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一书中,记叙下女儿王咪的话——
“当年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住,要在外面住旅馆。他说写小说。写屁小说,他们都瞒着我,以为我不知道。”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长什么样儿。我见过那个人,当然不是见的真人,是我同学拿的杂志。”
这种事儿搁到今天,是要被骂到退圈的。然而90年代,有才并且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似乎还是被羡慕的,因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太委屈自己了,
老徐是那个时代的京圈女神。
当时的徐静蕾承接了以王朔为核心的京圈资源。
成名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导演是王朔的好友赵宝刚。
自己当导演拍第一部戏,王朔给她请来姜文、张元、叶大鹰。
王朔甚至弄了个剧本,想让徐静蕾演武则天。
早年间,大院子弟中的文化人把持着影视资源。 群众在露天电影院看《列宁在一九一三》,上层阶级在会议厅看《罗马帝国艳情史》。
出身不好的冯小刚想上位就得巴结他们,给他们当小弟,还要忍着被根正苗红的二代嘲笑“冯裤子”。
那时候播出的作品少,大家没见过世面,欣赏水平也有限。
长相漂亮、会写大字、能演能导的徐静蕾,在当时是稀缺资源。
之后新浪为了推广博客,又进行了一波才女营销。
到如今互联网时代,京圈影响不复当年,王朔想像推徐静蕾一样推王子文。
帮她打解约官司,把她介绍给赵宝刚、冯小刚。
然而廉颇老矣,外头换了天地,终究无力再一次送子文上青云。
其实,遇言姐觉得, 王子文演技不错。
《一九四二》中,地主家的大小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半边脸毁容的飞飞,都给我留下了印象。
但是,大部分人知道王子文,是因为《欢乐颂》的小曲。
但这部戏跟京圈没啥关系,作者阿耐干脆是个隐姓埋名的宁波企业高管。
当时,还有报道标题是: 离开王朔的王子文要红了。
当年,王朔说过,拍文艺片没出路,院线放不了,商业片也没出路,情节太简单。
然而几年后,商业片《流量地球》爆了,文艺片《嘉年华》拿了金马奖。
今年,王朔看不上的80后中出了个金球奖得主。
数得上的女性导演,有李玉、文晏、赵婷、薛晓路、李芳芳。
都是北京大妞,赵婷放着家里的资源一点儿没沾,硬是自己在美国闯出一条荆棘路。
时代变了,女性不需要护航,也可以在圈里站下来,甚至还可以撑出国际大奖。
从徐静蕾到王子文,京圈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飒蜜的大女孩标准也提升了。
当初冻卵都让人觉得是女性急先锋的老徐,到今天一个人抚养一个儿子还活得有声有色的子文。
时代变了,女性的自由度更高了,不用再委屈自己了,做自己也不用有几个男性在背后撑腰了。
说实话,现在站在子文背后的是一众越来越有实力的女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春天来啦,在千呼万唤中,我们已经推出第74期的“8小时”经典系列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办当中。
我们开心地,把樱花和春天都放在了海报上。
这个春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