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中的平凡英雄:有一种奉献叫“北路志愿者”

2020-04-20     汉新闻

在武汉城区图上,江汉区是离疫情风暴最近的一个辖区,从1月23日开始,在江汉区三眼桥北路,活跃着一支志愿者团队,他们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引领下,以无畏的担当、无私的奉献,让这片辖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江汉区三眼桥北路志愿者团队

武汉封城的第一阶段,人们害怕新冠病毒的肆虐,许多老年人宅在家中不敢出门。不出门,怎样保证生活的必需?

在居民最需要帮扶的时候,三眼桥北路支部书记顾静华自掏腰包,每两周一次,为较困难、较年长、居住楼层高的居民们送青菜。

三眼桥北路支部书记 顾静华: 始终站在离居民最近的地方

居住在北路35号的80岁以上的老人鲁子秀、李新红等老人,还有居住在北路29号的万俊勇等老人,都多次收到顾静华书记送上门的蔬菜。随后,顾静华书记集中组织了几次爱心菜(萝卜、大白菜、土豆、洋葱)的发放。

北路志愿者组织爱心菜发放

武汉封城进入严控阶段,非必要一律不得外出

对社区来说,面对的不再是老龄家庭物资缺乏的问题,而是辖区内全体居民缺乏基本生活物资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2月20日以后,武汉市政府招募志愿者,许多有担当的青年积极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从那时起,以三眼桥北路支部书记顾静华为首的三眼桥北路志愿者团队应运而生

北路志愿者 左起:周朋璇,罗彩霞,顾静华,吴涛,刘建波,阮从振

这个志愿者团队共有13人,他们素不相识,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为解决街坊邻里的基本生活供给操心。他们除了解决居民“最后100米”的问题外,还担负起为辖区内物资团购的职责。

顾静华带领的北路志愿者团队 元气满满

北路志愿者 吴涛

最初辖区里的居民遇到过高价团购。因为缺菜,即使是85元一份的团购菜也有许多人订购,然而到手的许多菜都已经烂掉;当猪肉和鸡蛋可以买到时,即使价格高昂,但对于许久没有吃肉的家庭来说这是刚需,还是有不少居民购买。但对于有些家庭来说,很多菜想吃却吃不起。

顾静华的安排下,由罗彩霞、吴涛和刘丹实地考察商家,网上沟通。团购需要有供应商,他们四处打听比对;商家不提供运输,他们便自己一趟趟运回辖区卡点。团购菜品一定要秉持三个原则:菜、肉、蛋一定要新鲜;价格一定要便宜;服务一定要到位。

北路志愿者:我们不是在买东西 就是奔波在买东西的路上


北路志愿者:给居民送鱼 比自已吃到鱼还开心

北路志愿者第一次“大战”是去汉口北拖回的200份新鲜菜。当天,将菜品拖回已是下午5点多,但仍需要将两车的萝卜白菜蒜分成210包。

又正好赶上风雨交加,志愿者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才将20元20斤的菜一提一提分好。第二天分到居民手中时,这些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至此以后,北路志愿者的团购工作日渐增多,成为了他们每天工作的又一重点。

北路志愿者

北路志愿者:没有比楼更高的山 没有比此刻更帅的你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社区工作由保障供给转向从严防控工作,管好卡点做到“四必”。

北路志愿者在卡点帮助居民扫码进入武汉战疫

顾静华书记为进出居民测体温


北路志愿者 为居民发放团购的爱心菜

考虑到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秉持着为居民减轻麻烦以及节约的原则,当志愿者罗彩霞发现一家品质不错的爱心菜供应的商家时,顾静华立刻同意,支持她们开展团购。

顾静华书记和能量超人 罗彩霞

一下午的时间,微信群里这个10元10斤爱心菜的接龙就达到了78份。第二天罗彩霞考虑到目前卡点人少事多,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她独自用电动车将这78份共计780斤的爱心菜从社区送回到卡点。罗彩霞娇小的身材里有大大的能量,在她的得力工作下,顾静华团队保障了辖区内居民的供给。

北路志愿者罗彩霞 夜晚的坚守:把菜准确发放到每一户人家

顾静华书记所带领的北路志愿者保供团队渐渐地在居民中出了名,一些的居民由于不满意本小区的高价菜,纷纷加入顾书记的社区爱心菜群,希望也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肉蛋。顾书记马上主动与社区协调,居民的呼声在哪里,北路志愿者保供链就延伸到哪里。

武汉战疫中的平凡英雄:有一种奉献叫“北路志愿者”

吃上了社区爱心菜的小区为北路志愿者送上锦旗

吃上了平价菜、感受到了真正志愿者服务的居民,心中的块垒也消除了,一触即发的矛盾也缓解了,在疫情面前,温暖就是这样传递开来,信心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三个月来,71岁的共产党员顾静华一直带领着这批年轻的志愿者们,日日夜夜地忙碌在抗疫一线,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古稀老人。她用朋友圈的图片记下北路志愿者的抗疫保供的每一个情景,更用琅琅上口的七言诗留下了抗疫防控的心得。

“全国上下一盘棋,

心系祖国众志齐。

全面防控常态化,

意在坚持不懈怠,

为防反弹措施细,

人尽其用扼输入,

民心所向志不移,

服从“四必”抓落实,

务必坚持方胜利。”

(顾静华写于2020年4月14日)

顾静华书记用这些七言诗,简单直接地告诉她的团队,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必须这么做。让平时忙碌于保供、封控的每一位志愿者在思想上不放松。正是因为有了顾静华书记这个领头人,北路志愿者团队才能始终在疫情最严酷的时刻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始终保持了志愿者的精神和颜色。

顾静华书记的朋友圈记录最多的是北路志愿者的年轻人:(以下来自顾静华书记的日志)

“馨兰花苑的消杀我包了”

北路志愿者汪欣 坚持每隔一天背上20公斤重的消杀桶给社区消杀

汪欣是29号卡点志愿者。这次疫情来袭,他岳父因疑似肺炎住院。汪欣作为直接接触者隔离了14天。当解除隔离后,作为转业军人,以及一位党龄超过26年的共产党员,他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北路志愿者汪欣为居民送物质

汪欣在网上申请了志愿者,审核通过后每天默默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工作,陪居民到医院就医,帮居民买药,帮居民到社区开证明,为居民送物资上门……大事小事他都抢着干,除此之外,他坚持每隔一天背上20公斤重的消杀桶对小区内公共场地进行消杀。他想,自己岳父住院,小区里的人肯定害怕,由他包下消杀工作也是他家对馨兰花苑内居民一种负责。对内,他为邻里尽责;对外,他对居民尽心。在抗疫期间,一位党员为防控抗疫做的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汇总起来,就是不平凡的事。

一个预备党员的心声

北路志愿者周朋璇为独居老人送鸡蛋

周朋璇,21岁的女大学生。疫情期间,她自己在网上提交了志愿者申请。“我是即将转正的共产党员,我要参加志愿者服务,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都逆行武汉,我生在武汉岂能无动于衷?”她这样劝慰着自己的父母。递交申请的第二天她便正式上岗。

爱心菜到卡点了,她挨家挨户地送,爬5楼8楼从不觉得累,有居民要就医她总抢着送患者。有次有位疑似病人需要去医院进行核算检测,她连忙用电动车送病人到医院。有人问她:“你不怕被感染吗?”她笑着说:“做好个人防护就不会有问题呀!再说,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做。”任何事她都抢着干,她就是这样用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而在武汉解封之际,她又悄悄前往中山公园献血站献血,为武汉医院存在的“血荒”供给自己的一份热血。

看到这些年轻人,顾静华书记在日志里写道:在我们志愿者团队中,像他们这样有担当、有奉献的青年皆是。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编后:在武汉,正是许多像顾静华这样的党员,他们带领着年轻的志愿者们深入到疫情一线,深入到居民身边,不回避问题、不逃避责任;主动作为,公而忘私;勇于承担风险、擅于化解矛盾、敢于用新的方法解决特殊时期出现的问题,让居民有所信、有所亲,为武汉战疫留下了暖心的一笔。

(责编:吕艳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6TgonEBnkjnB-0zVbs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