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孩子不同年龄段该培养啥?掌握侧重点因材施教,家长必看

2019-10-11   幼儿园里无小事

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学习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根据阶段特点因材施教,就能事倍功半哦!

那么1-8岁的小朋友,都有着哪些特点和需要培养的侧重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1-2周岁:培养语言环境

除非孩子从事危险行为,否则家长最好是少用“不可以”这样的否定词汇了,否则的话,会很容易打消孩子对于实践的积极性,无法建立自信。

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说话,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飞速增加,家长要引导孩子说话,并且教给其正确的语言方式。

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情节简单的图画书半个小时,加强孩子对文字、图形的理解能力。

最后,给孩子买玩具也要有方法,玩具尽可能选择益智类的,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会令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2-3周岁:规范语言、亲近文字

家长需要放弃婴儿化的语言,比如吃饭饭、睡觉觉等等,还是多给孩子买些图书,用正确的语言给他们念故事,启发他们的心智,培养正常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让孩子留意书本、招牌等文字,并教给他们,让他们对文字产生兴趣。

最后开始教育孩子一些基础的自理技能,比如洗手、系鞋带等,这时候父母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让孩子把这些小事做好,培养自信心。

3-4周岁:逻辑思维和注意力

家长要和孩子沟通时应该像和成年人说话一样,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表达,帮助他们提升逻辑思维,带着孩子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哦。

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如果外界环境有意识的刺激孩子,大脑发育就会更好,所以,千万不要放任孩子单纯的的玩耍,而错过了这个培育的机会。

家长也应该要营造出井井有条的家庭氛围,无论做事还是布置物件,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引导他们有始有终。

游戏时孩子最重要的“工作”,寓教于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投入游戏,提高孩子注意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哟。

4-5周岁:阅读和表达、数字和方位

鼓励孩子自己看书,家长也可以主动为孩子阅读书报,并鼓励他们给更小的孩子念书,当然,家长自己也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哦。

手工劳动、绘画舞蹈等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多种艺术体验吧,教会孩子感受艺术和手工,在艺术体验中探索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教会孩子将物品分类并计数,时时提醒孩子方位、远近、大小的概念。

当孩子热衷于某一件事时,家长不要打断他,不要对他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指手画脚,要平等、尊重、认真的聆听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行为,并一起思考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6-7周岁:培养学习的兴趣

这个年龄阶段正值幼小衔接,主要是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的累计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家长有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管孩子,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教会孩子自己如何安排时间,渐渐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习惯。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有的抗拒,有的兴奋,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好好沟通,平等的看待,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作出引导。

7-8周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6-7岁时不同,这个时候家长培养的重点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学习的习惯,比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行为。

这个时候也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与情绪的变化。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先别着急,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家长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夯实好基础知识,一时的考试成绩代表不了什么。

8周岁+:情绪引导和知识累积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进入人生中的第二个叛逆期,在情绪上可能会有很大的波动,家长这个时候就要多多留意和多多疏导,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经过一二年级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后,三年级后,家长就要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累积知识,同时培养孩子从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