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现状:有古玩的变不了现,有钱的找不到古玩

2019-08-19   华人视点

民间收藏不断升温,各地的古玩市场生意红红火火,规模也越来越大。

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却发现,尽管古玩市场上各类古董应有尽有,

但却有相当多的收藏投资者认为,现在能淘到的好东西真是越来越少了。

拥有20多年瓷器收藏经历的成都藏家张先生告诉笔者,

国内民间收藏市场能迅速发展起来,关键在于以前的古玩市场上好东西太多,价格便宜。

“就拿我收藏的瓷器来说,十年前物美价廉的 "清三代"瓷器精品,如今已屈指可数。

”张先生坦言,和十几年前相比,古玩的数量的确在大量减少,尤其是珍贵的物件几乎是 “可遇而不可求”。

在一个 "缺藏品"的年代,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考验收藏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市场洞察力,

所以要想在如今的古玩市场上 "捡漏"基本上已成为传奇,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张先生说,上周他在南宫古玩市场上转了一圈,

发现假货、仿品占到了市场90%以上,

剩下不到10%的东西基本上都是 “大路货”,

而那些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古玩,张先生给出了不到2%的数字。

“近年来,古玩市场上的好东西越来越少,市场吸引力不断下降,部分古玩商为了生存,已改行不卖古玩,而是卖起了工艺品。”张先生说,

大量现代工艺品充斥古玩市场,不少古玩市场已名不副实了。

然而笔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户商家的古玩市场里,

如今有超过90%的商家都是经营工艺品和仿制品为主,真正经营古玩的商家还不到10%。

一位从事工艺品的商家告诉笔者,改行经营现代工艺品也是不得已。

“现在大家都知道古玩市场上的假货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不改行恐怕早就关门歇业了。

古玩艺术品市场火爆“宝贝”都送拍卖

山西资深收藏家李先生表示,民间收藏刚刚兴起的十多年时间,人们淘宝的去处想到的首先是古玩市场。

不过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快速发展,艺术品拍卖市场抢占了传统古玩市场很大的风头,传统古玩市场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直接推高了古玩艺术品的价格,

由于相同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往往比古玩市场上成交价高出很多,

古玩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都喜欢把好东西拿去送拍,这样就导致了古玩市场上的珍品物件越来越少。”李先生说,

由于现在古玩市场上赝品泛滥,加之真正意义上的古玩越来越少,很多收藏投资者一说到收藏,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拍卖会上买东西。

而这恰恰造成了古玩市场的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不要说 “捡漏”,要想在古玩市场上找到一件真正好的老东西都越来越难了。

李先生告诉笔者,古玩市场上好东西越来越少,实际上这并不会影响到古玩市场的发展。

首先,现在的古玩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复杂化,

从原先的单纯古董,向 “古董+文玩”发展,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商店进入古玩市场,使得古玩市场的容量更大,规模更大。

其次,古玩市场向来不是纯粹卖真东西的平台,历来都是真假混杂。

古玩艺术品的价值本身就有高低之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需求,

像刚入行的收藏投资者,则正需要通过古玩市场来练眼力。

“当然话又说回来,真正玩古玩的人,其实都认为古玩的魅力就在于 "玩",玩的就是眼力,只有当古玩有了真假才有了魅力。

否则就像一件件工业产品,明码标价,那就没什么人来玩了。

所以古玩市场才有了 "淘宝"的概念,有真有假,有懂有不懂的。”李先生如是说。

总结一句话,在交易市场上,普货越来越多,精品越来越少。

有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小编特意加了一个前缀,在交易市场上。

惜售。

好货不是没有,是不卖,卖也是天价。

想必大家都知道奇货可居的典故。

收藏不同于商品的核心本质之一,在于不是有钱就能拥有。

现状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你有逛市场的经历,会发现商家把好东西都存在保险柜,别说卖了,看到都不让看。

行情不好捂着不出,行情好等等在卖!

所以为何好货越来越难买,精品也越来越贵。

只进不出。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

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收藏群里中也有这么一群人,一旦好东西收入囊中,基本上也等于退出了流通。

而纸币圈子更是如此,很多精品好货基本上处于退出市场流通的状态。 收藏意识的增加。

现在的老百姓收藏意识越来越强,

十几年前在一线农村还能捡漏几十块买到车工裸币,

如今一线地皮都快被翻的绝迹了,不懂收藏的人都学会了编故事,你觉得还能捡漏么?

不吃药就算万幸。

同时圈外人对纸币的价值评估体系远高于市场价值评估体系。

然而普货越来越便宜,精品越来越贵。

资金可以限制我们收藏的高度,但无法限制我们收藏的水平。

好货越来越难找,但如果连识别好货的能力都没有,又何谈其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