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马凯 文/图
冬日,来到武山县滩歌镇本深沟村村民关茂中家中,修葺一新的房子和整洁有序的庭院让人眼前一亮。特别在庭院东南角的一角,记者看到的是整齐的白色瓷砖和干净卫生的旱厕。厕所在白色瓷砖映衬下,即便不开灯也显得格外亮堂,也没有难闻的气味。这与记者脑海中农村厕所“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
见记者面露疑色,关茂中欣喜地诉说起变化。“以前的厕所就是一个土坑坑,脏乱差不说,一到夏天还蚊虫多、臭气熏天,特别不卫生。现在新建的厕所设计科学、干净美观,确实好!”
近年来,“厕所革命”已由城区扩展到了农村,农村的厕所已经大变样了,关茂中家并不是个例。“今年,我们本深沟村就累计实施了无害化厕所136户,目前卫生厕所改造率占常住人口85%上,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场‘小革命’所带来的‘大实惠’。”本深沟村党支部书记贺建玲说。
如同贺建玲所说,关茂中家并不是个例。类似的例子,在我市诸多农村比比皆是。近年来,秦安县西川镇雒川村也进行了厕所改造工程。该村文书雒应全告诉记者:“我们雒川村作为整村推进村,全村现已基本完成改厕任务。而且,我们因户施策,科学合理选型,不仅有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个别村民家还使用了水冲式厕所。”
秦安县西川镇改厕工作负责人县晓东告诉记者,自秦安县下发关于改厕的通知后,西川镇便积极实施改厕工作,立足实际,因村因户施策,科学合理选型,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在城镇及城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推广使用水冲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川道地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干旱山区、高寒地区及偏远、分散农户以卫生旱厕为主,结合实施“一池三改”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使用不同模式的无害化卫生旱厕。“今年县上下达西川镇新建户用卫生厕所任务755座,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年的全部任务,正在进行明年的部分任务。”县晓东说。
小厕所、大民生。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盯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两项省市政府民生实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任务抓落实、多方整合筹资抓投入、探索完善机制抓创新,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较好地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围绕目标任务,各县区立足各行政村的实际,综合考虑聚居程度、区位条件、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因地制宜,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分类建立到村到户台账,使得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深入有序地推进。针对全市农村‘厕所革命’中存在的宣传发动不到位、推动方式简单化、技术模式选择不科学、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不过关、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通过建立台账抓规范、开展培训抓指导、加强管理抓质量、强化投入抓保障等措施,确保了农村厕所革命的顺利推进。至目前,全市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8085座,占年任务6.71万户的101.42%,新建行政村公共卫生厕所1813座,全市卫生公厕覆盖率72.8%。”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邹爱平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已初见成效,提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邹爱平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科学编制改厕方案,合理选择适宜推广的改厕模式和路径,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技术模式,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安排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任务93000座、整村推进村328个,全市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