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小记者
作者 · [美] 海姆·G·吉诺特
朗读者 · 中国网小记者邓子涵
对不诚实的处理:一盎斯的预防胜过一吨的调查。
我们处理谎言的政策很清楚: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扮演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态弄大。另一方面,说话不要拐弯,要说真话。
当我们发现孩子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时,我们不应该问:“你把书还到图书馆了吗?你确定?那么它怎么还在你的桌子上?” 我们应该直接说:“我看到你的图书馆借书已经过期了。”
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的数学考试不及格时,我们不应该问:“你的数学考试通过了吗?你确定?谎话这次帮不了你!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我们知道你考得糟透了。”我们应该直接告诉我们的孩子:“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当孩子说谎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表现得歇斯底里,不应该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希望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父母防止孩子撒谎的另一个方法是避免问“为什么”。在过去,“为什么”这个词是审讯术语,这个意义已经很久不用了,但是被讹用作为批评的用语。
对孩子来说,“为什么”就意味着父母不赞成、失望、不高兴,从而引出过去受责备的回忆。即使一句简简单单的“你为什么这么做?”都可能让孩子想成“为什么你会做那么愚蠢的事呢?”
明智的父母应该避免有伤害性的问题,例如:
“你为什么总是不记得我跟你说的话?”
“你为什么就从来都不能准时呢?”
“你为什么这么没有条理?”
“你为什么不能闭嘴?”
不要问这些没有答案的反问句,我们应该作出带有同情的陈述:
“有些事情很难记得。”
“你迟到时我很担心。”
“你能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让你的工作有条理一些呢?”
“你有很多想法。”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 海姆·G·吉诺特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9月
-作者-
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吉诺特博士的一生并不长,他将其短短的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他依靠聪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朗读者-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东校区
中国网小记者 | 邓子涵
座右铭: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善良勇敢坚持自律.
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跟着我们参加“21天打卡”活动,活动期间坚持打卡21天者,都会收到我们送出的小礼物噢!点击链接了解参与方式~#21天打卡活动#
赵羽涵(实习生) | 编辑
中国网小记者 | 出品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