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iQOO Pro或将会是第一台在中国普及的5G手机

2019-08-24   慧眼发现

毫无疑问,5G已然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

8月24日,国内手机大厂vivo发布了其首款商用5G手机iQOO Pro,最低售价3798元的价格引起了全民关注。作为国内首批上市的5G手机,iQOO Pro不仅让消费者体验到了5G手机带来的便利,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5G手机商用化进程。

目前,人民网、央视、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周刊、新快报等权威媒体均已为iQOO Pro 发声,肯定了vivo为我国5G手机普及作出的贡献。

其中,人民网更是不惜笔墨以一篇《5G手机有多贵?结果出乎意料…》对iQOO Pro 手机进行了报道。从报道中可知,vivo之所以能把iQOO Pro 5G手机价格控制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区间内,主要得益于vivo在5G领域进入早、投入大、经过多年技术积累,vivo掌握了成熟的5G手机技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布局和投入

众所周知,5G的到来,手机行业将会是最先获益的行业之一,5G不仅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回暖的催化剂,更是各大手机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作为一条全新赛道,5G带来增长的同时意味着新的竞争,企业只有紧跟通信技术的转变,提前布局并借助技术手段率先卡位,实现战略的推进,才能在这片蓝海中快速“攻城略地”。

在探索前沿技术方面,vivo是个中高手。

在4G商用之前的2013年底,vivo率先转向市场更大的4G领域。2014年vivo积极支持中国移动商用4G标准TD-LTE,并领先其他厂商推出了大量4G手机。抓住4G风口的vivo,2016年以出货量同比翻番的成绩顺利跻身全球前五。

4G市场的获益让vivo更加明白需要紧跟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转变,2016年,vivo再次凭借前瞻性的眼光,发现了5G技术在未来大有可为,于是对5G技术展开了全方位布局。

以时间为轴,可以看到不同时间节点,vivo在5G领域的发展进程:

2016年,3GPP正式启动5G国际标准制定进程,vivo便以北京为大本营,成立5G研发中心,全面参与到5G核心技术和标准化研究中来。

2017年,vivo启动了5G天线与射频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此外,vivo成为了3GPP 5G标准制定进程中技术贡献最大的终端公司之一。

2018年,vivo启动了5G终端试验样机的研发, 成功在实验室实现sub—6GHz和毫米波频段的5G连接,并对外展示5G手机视频直播场景。

2019年,vivo已经向3GPP提交5G提案2500多篇,成为3GPP影响力位列前十的企业。此外vivo全力投入参与5G规模试验和终端测试,其首款商用5G手机iQOO Pro也于8月22日正式发布。

此后,vivo还有多款 5G手机将陆续上市。

牵一发而动全身:5G技术研发不是弯道超车

5G研发是vivo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奠定5G技术,构建能力的基础。因此,从2016年开始,vivo就对5G众多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度研究。

众所周知,对于一部手机而言,5G技术带来的改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5G不仅仅是基站和基带,机身堆叠、天线设计甚至是散热都能影响5G表现。

手机终端在5G时代,需要厂商更多独创的摸索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基带芯片。从iQOO Pro 5G上我们能看到vivo的创新研发实力,比如:

1、天线技术


手机作为现在年轻人社交、娱乐的工具,如果失去了通信能力,那就是一块“板砖”,而手机能够正常通信,离不开信号接收/发射组件——天线。

3G向4G,和4G向5G的升级,都有一个相同的规律:通信速率的提升,靠的是对信号穿透能力的牺牲。要解决这个办法,那就需要安装更多的天线,并且升级天线技术!

具体来看,由于高速传输需要,5G高频频段的通信波长只有10mm左右(毫米波),波长越短,传输衰减就越大。因此,要满足5G的传输速率和信号要求,就必须提高天线的数量。

一般而言,5G产品需要增加4条天线以支持更多的网络频段。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vivo技术团队对原本的4条5G天线进行了拆分,带来了5G 6天线技术。

6条天线的设计,使得vivo团队能够对不同频段做深度特定优化,直接让iQOO Pro的5G天线性能提升了10%-20%。在天线上做出的优化,给用户提供更为优秀的5G网络使用体验。

此外,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天线要求的是小型化、多频段、宽频段、可调谐,特别是对5G手机的要求更苛刻,因此5G手机也面临一个全新的问题——共存。

怎样降低相互之间的影响以耦合,如何增加信道的隔离度,这对5G手机天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vivo研发出了天线解耦合技术,其首款商用5G手机iQOO Pro采用的就是这项技术。

天线解耦合技术,可以全面解决和优化5G手机因天线增多所带来的互相干扰问题,相对传统的宽频天线,可提升天线性能20%。

除此之外,不同场景天线兼容性问题也值得关注。被称为“死亡之握”的iPhone 4,当年因在金属边框上开两道缝隙用于信号溢出,导致用户手握手机下部时,引起两段式天线的连接处发生短路,从而导致信号质量严重缩水。

对于天线更多的5G手机,解决用户不同场景天线兼容性问题尤为重要。鉴于此,vivo带来了双侧边分布式天线技术。

同样,这项技术引用在iQOO Pro 5G手机上,其技术原理是可以将大部分的5G天线分布于手机的侧边上端,从空间上避让了人手的影响,有效降低握持姿势对信号的衰减影响。


2、散热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朝着轻薄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设备的高集成度对手机材料的散热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挑战。

因此,近几年手机的散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迭代,从石墨散热、金属背板、边框散热、导热凝胶散热到热管散热,再到均温板散热等,手机厂商们研发出了各种散热方案。

到了5G时代,由于5G手机的数据吞吐量要比4G大许多,5G手机功耗较4G手机增加2倍以上,因此手机的发热量将会大增,更好的散热方案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解决5G功耗提升带来的散热问题,vivo在iQOO Pro上创新性采用了全新的“超导碳纤维液冷散热”系统,利用液冷均热板和超导碳纤维界面材料,使得散热效率呈倍数提升。

据悉,vivo在液冷均热板增加了碳纤维导热片,将热量倒入液冷均热板上帮助散热。此外,全新搭载的超导碳纤维界面材料也具备行业领先的导热能力,两者组合可以高效散热,让用户拥有畅爽游戏体验。

3、空间利用

此外,由于智能手机正朝着轻薄化和全面屏趋势发展,手机内部空间也变得愈发紧张。另一方面,由于5G天线需要净空来保证信号稳定性,以及5G手机频段增加需要更多的射频元件,射频前端器件数量的增加也进一步挤压了PCB空间。

以滤波器为例,一个频段需要两个滤波器、每增加一个频段就需要增加两个滤波器来计算,由于4G手机需要50个左右,未来全球通的5G手机滤波器需求在100个左右。

因此,5G的到来也对手机内部空间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决5G手机内部空间挤压问题,vivo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经过大量的测试和设计,提出了3D复式堆叠方案。

3D复式堆叠方案打破了传统横向平面的堆叠技术,通过金属架空和封装IC等方式,利用手机内部的纵向空间,增加了20%的PCBA可用面积。

与此同时,vivo引入MoB技术对复式堆叠进行封装,有效降低了30%的模块厚度,做到了更薄的机身,满足了用户对智能手机轻薄、便携性的要求。


4、玻璃后盖

5G天线设计的复杂性对于现今强调轻薄的智能型手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事实上不只体积,就连机身材质的选用也要规避或改善干扰问题。

众所周知,5G的一大特征是信号传输速度更快,是4G的1-100倍。5G通信将采用3GHz以上的频谱,其毫米波的波长更短,金属材料将对其产生严重干扰。

在这个大环境下,传统的全金属一体化机身设计自然就得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为确保5G信号的接收强度,以玻璃和陶瓷、复合板材为主的材料成为新款手机眼中的香饽饽。

目前来看,非金属材料中又以玻璃后盖成为行业大趋势,相比昂贵的陶瓷后盖,“玻璃面板+玻璃后盖”的外观设计已经成为4G手机主流方案,未来也将成为5G智能手机的外观潮流。

2018年以前,vivo手机主要采用金属后盖,到了2018年3月,vivo发布的 X21首次采用了四曲面的3D玻璃后盖,至此呼吁已久的玻璃后盖,终于在市场得以快速应用。

作为vivo首款商用5G手机,iQOO Pro正面配备了6.41英寸FHD+的AMOLED显示屏,背面采用4D曲面玻璃后盖,不仅让手机外观更加炫酷,也满足了5G时代对机身材质的要求。

结语:

正是由于vivo扎入5G赛道较早,且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技术积累,才能在堆叠技术、射频技术、天线技术以及散热技术维度上获得突破,加速5G手机商用进程。

与此同时,也是由于vivo在5G手机上具备领先的技术储备,才能把首款iQOO Pro 5G手机的售价控制在4G旗舰产品的水平,让消费者仅需3798元起就能体验到5G手机带来的便捷。

四年磨一剑,凭借提前布局、加大投入和雄厚的技术积累,vivo在5G时代率先破局而出,再次引领了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方向。

未来,vivo还将持续投入5G的研发与创新,并打造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5G产品和与服务,为消费者带来真正万物互联的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