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英林微景观评比来啦!墓地都能做成如此漂亮的微景观......

2020-01-06   晋江经济报


本报讯 4日早上,7名来自福州、厦门、晋江的评委小组成员来到晋江英林镇,实地走访了20个村,评比出英林镇第五批“一村一景”暨“英林心环境生态年”微景观创建比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大家早上好。咱们微景观评比有个‘规矩’,我只带路,不参加打分,哪个村好,哪个村坏,你们来做主。”讲明“规矩”后,英林镇副镇长黄志向带着大伙出发了。

每当微景观创建比赛这天,村主干和大学生设计团队都特别紧张,希望创作出来的微景观作品能赢得评委小组的认可。

“评委小组来啦。”车开进村道,马山村委会主任林承市第一个看到,便喊了出来。村里的人忙着起身迎接。

“我们这个微景观原本特别脏乱,里面还保留了一个没有墓名的老坟墓。经过改造,在土堆上面铺了一层草皮,周边弄了一个鹅卵石步道。你看,就在那里。”大学生设计团队负责人赶忙向评委小组介绍起来。

听到这一情况,评委小组成员、东南乡建主持建筑师张明珍好奇地问道,“村里是怎么做工作的?”

这时,一名墓主的后代来到张明珍身边,向他说起了事情经过。“这个老坟墓已有百年历史了,年代久远,连我也不认识墓主。为了支持村里微景观建设,我觉得改造一下挺好,起码环境变得特别好了。”

一旁,村民们也在为本村的微景观“拉票”。评委小组成员们边走边看,与村民聊天,了解微景观建设的基本情况,然后在评价表上填写了分数。

在清内村,一处废弃的碉堡经过改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微景观,命名为“清内村碉堡战地微景观”,让评委小组成员眼前一亮。

“这处碉堡是1958年建成的,后来荒废掉了,变成一处土堆。经过改造,碉堡内部是可以参观的,咱们去看看。”刚一下车,清内村主干向评委小组介绍了该微景观的最大亮点。

“这个好,今后还可以加上声光电,让微景观‘活’起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来参加。”评委小组成员、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教授、硕士生导师丁铮建议道。

记者发现,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黄志向一下车便走到一旁,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微景观好不好,一切由评委小组说了算,这样才能公平公正公开。”黄志向介绍,经过5批的评比,目前,全镇已拥有155个微景观。微景观创建比赛的目的不是评奖,而在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实地走访20个村后,评委小组成员开会讨论,确定等次。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英林镇与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合作,微景观由大学生驻村参与设计,此前已在全镇范围内组织了4批“一村一景”暨英林心“环境生态年”微景观创建比赛。而第五批“一村一景”暨英林心“环境生态年”微景观创建比赛活动于2019年11月8日启动,历时近2个月。

“现在开始颁奖。”晚上颁奖大会开始时,各村主干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黄志向在台上念出奖次:“决定授予湖尾村、清内村及其合作团队一等奖;授予马山村、三欧村、高湖村及其合作团队二等奖;授予龙西村、锦江村、西埔村、柯坑村、沪厝埯村及其合作团队三等奖;授予港塔村、埭边村、玉坂村、东埔村、嘉排村、后头村、谢厝街村、陈山村、钞井村、英林村及其团队优秀奖。奖金由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拨款。”

“这批没得到好名次的,咱们第六批评比再继续努力,赢回荣誉。”黄志向说。


本报记者:陈崟

本期编辑:黄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