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宣传: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看到秦岭淮河
想必不是什么陌生的字眼
初中地理课告诉我们
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到了大学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
汇聚在一起
也能明显感受到南北的文化差异
其实秦岭淮河不光是南北分界线
从古至今
秦岭淮河对于中国南北方还有着很多的重要意义
秦岭淮河分界线是怎么形成的
秦岭,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向西延伸至甘青边界,与昆仑山相接;向东则囊括河南的伏牛山脉、崤山山脉等,长约1600公里。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自西向东奔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
自古以来,秦岭就像一堵“挡风墙”,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而在同纬度条件下有秦岭的阻挡,淮河两岸也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差异。
公元前531年,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率先提出了淮河南北的差异“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淮河附近分南北的意识开始体现。
1908年,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第一次把秦岭淮河确定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
张相文
秦岭孕育王朝,淮河守护政权
中国历史上,秦岭淮河分界线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王朝,可以说都是在秦岭哺育下壮大起来的。
秦岭作为关中平原的南大门,其北麓渭河流域的秦国由此横扫六国,公元前221年,完成大一统的壮举。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秦岭南麓的汉江流域称王,击败项羽,建立了强大的大汉王朝。
公元22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正式开始,秦岭作为巴蜀北屏障,可以庇佑蜀国,让刘备借此天险休养生息,弥补实力的不足。
古代有句老话:“守江必守淮”意思是,想要守护长江,更要守好淮河。可见淮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汉朝末年,由于中原长期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南部大开发使南方有了经济实力能与北方对抗。随着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长江地区成为南部核心。但从军事上讲,以长江为界缺乏战略上的纵深,且长江为界距离南方经济中心太近,对南方政权威胁极大。
而淮河流域水网密布,易守难攻,守住淮河,南方的安全便有了保证,所以淮河成为南方政权延伸的重要地理位置。淝水之战,东晋凭借淮河天险打败前秦苻坚的百万雄狮,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南宋时期,宋金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治,秦岭淮河一线才以政权割据的形式初步确定下来。拨开历史的云雾,秦岭淮河这条分界线不只是地图上绵延千里的大好山河,更是贯穿中国历史书写的草蛇灰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的当代意义
今天,秦岭淮河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还有着更多的科学和人文意义。
地理上,分界众多
秦岭淮河是中国800mm等降水量线
1月0℃等温线的界限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地形上,南低北高
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缓
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地势起伏大
植被上,南绿北落
秦岭—淮河以南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
秦岭—淮河以北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植被多落叶
农业上,南稻北麦
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
雨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
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雨水被秦岭阻挡,适宜种小麦、大豆
河流上,南水北冰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汛期长,冬季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汛期短,冬季结冰
除了以上我们所熟知的分界,秦岭淮河还是中国供暖的分界线哦!
建议家住淮河附近的小伙伴们,买房要去淮河以北买,冬天能在家穿短袖,真好!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秦岭淮河划分的南北早就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意义,人口的频繁流动,物质的不断丰盛,文化的相互交融,大大缩减了南北双方的差异性,其实所谓的南北差异,无非是大家对生活的一些调侃。
无论是南方人也好,北方人也罢,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啦!
END
来 源 | 大秦岭智库
编 辑 | 张兆芝
校 对 | 田俊雅
审 核 | 毛忠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cXRQm0BJleJMoPMLA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