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给失地农民一颗定心丸

2020-04-09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东市撤地设市以来,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郊区农民原有的土地大多被征用为城镇建设用地,与此同时,易地整村搬迁导致了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今年的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上,记者针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进行了采访,市政协委员们也都纷纷谈起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许存久说,新型城镇化、易地搬迁促使失地农民剧增,获得城镇居民的身份后,失地农民并不能及时转变角色,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没有及时转换。而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用工企业会对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限制条件,当前失地农民在再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剩余劳动力的饱和,增加了就业竞争强度,从农民自身来看,失地农民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许存久建议,失地农民再就业率想要提高,首先需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的文化程度和与企业对接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政府需要提高农村基础性的文化素质教育,针对年纪较大的失地农民,应该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以市场需求为指向,了解他们具体需要在哪些岗位工作,需要学会什么技能才能再就业。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作为主导力量,改变他们的依赖心理,让失地农民主动再就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

市政协委员卫军针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建议: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创业贷款以及加强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