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的京味电影,每一个北京父亲都深入人心,值得看完深思

2020-06-21   榨菜去讲娱乐

原标题:父爱如山的京味电影,每一个北京父亲都深入人心,值得看完深思

今天是父亲节,咱的朋友圈又被各种给父亲祝福的内容刷屏了,但很多京味风格的影视剧里其实都有非常典型的父亲形象,今天咱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京味剧里的好爸爸与坏爸爸

望子成龙,这多多少少都是家长的心愿,尤其是父亲对于儿子,更是希望能够超过自己,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一部陈佩斯主演的电影《父与子》中一个老派的父亲对于孩子是如何要求的?父亲要求儿子咬咬牙跺跺脚也得拿回一个大学文凭来

大学文凭这对于很多老一辈人来说是个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同时也是怹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因此怹们把考大学拿文凭的希望全都放在了下一代的身上,然而在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席卷而来,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价值观

上大学不再是年轻一代的唯一奋斗目标,电影里有句台词说得很到位,弃学经商,不比谁矮一头,电影里陈佩斯饰演的青年就想跟哥们儿去广州倒腾衣服,如此一来父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矛盾,电影中老爷子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换来的只是二子对学习的越来越厌恶,但为了爸爸不得已也得考学,最终还在高考的考场上还给睡着了,大学没考上,而当老爷子拉着一直昏睡的二子回家之时,作为父亲怹的心里头都会作何感想?

由此可见,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这个出发点没错儿,但是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电影《父与子》展现的是胡同四合院似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话,那么在另外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展现的就是另一种北京父亲对子女的‘恨铁不成钢’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儿喜欢上了米兰,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青春期表现,而为了能跟米兰套近乎,马小军儿邀请米兰上自个儿家做客,但不巧的是马小军儿的爸爸回来了,不难发现马小军儿跟胡同打架的时候下手特狠,但唯独见了老爷子就犹如老鼠见了猫一样

这是作为一个军人父亲在儿子眼中的威严也是父子之间的隔阂所在,青春期懵懂的爱情观在上一代人眼中,这就是不务正业甚至是耍流氓,父亲的威严不容侵犯,而这显然又会让孩子感到很大压力,然而我们如果仅仅根据剧中的对话就断定这不是个好爸爸却也未免过于武断

因为每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心里却是不会表达的爱,有句话说得好,打是亲,骂是爱,虽然这种观念在今天看起来或许过于传统甚至落后,但不可否认的是内敛严苛的父爱,在历史长河中教育出了数不胜数的人才!而‘孝顺’二字也从未因此而被冲淡,可见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适合我们自个儿的才是最好的

都说父爱如山,男人对于情感的表达确实不如女人那样细腻,但这并不代表父亲没有爱,那么相比较母亲那种事无巨细体贴入微的爱而言,父爱究竟是一种什么爱?在电影《老炮儿》中,咱们除了从中看到了北京人那股子‘局气’仗义的一面以外,还感受到了地道的北京人六爷作为父亲是如何表达爱的,六爷和晓波这对父子向来是水火不容,经常一言不合就不欢而散,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男人与男人之间本来就不容易成为朋友更何况是父子了,然而毕竟血浓于水,真到了裉节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什么叫护子心切六爷的儿子晓波得罪了一帮富二代,尽管六爷什么场面都见过,但毕竟已经是六张儿的人了,处理这种事儿很明显有点力不从心了,但毕竟收到威胁的是自个儿儿子,所以对于六爷而言,即便是再难啃的骨头也得啃下去

经历了这样一场变故之后,晓波懂得了六爷,六爷也明白了晓波,父子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电影最后晓波过上了六爷那样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父子之间的融合吗?其实父亲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很多时候是因为时代不同所导致思维方式的不一样父亲的管教被更多的误解为束缚

想说对于挨打这件事儿,想必现如今已为人父的70后80后们在小时候都没少经历过,打是亲,骂是爱,急了拿脚踹,老话又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不可否的是打骂这种粗暴的方式或许会加剧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但是那句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又注定了这层隔阂将在不久的将来当儿女们成长为父母的时候自然而然转化成为一份感恩!戏言聊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