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很多家长和孩子无意见就多出了相处的时间,以前家长总是工作忙、孩子就是学习忙,双方的相处时间就只有短短的晚上和周末,现在就好了,大家都一起待在家里,这对于亲子关系培养是好事。
但现实情况并不是如此,很多家长说到,虽然现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每天都能陪着孩子,但彼此之间的关系反而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有的家长说的,自己本来想要辅导孩子的功课,但孩子学习不认真、走神,还总喜欢玩手机、看电视,自己气不打一处来就责骂孩子。
有的家长则反映,虽然没去公司上班,但现在自己仍旧是在家办公的形式,因为孩子总是央求自己陪他玩耍,自己也就尽量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只是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自己会拿出手机来简单地处理一下工作,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有时孩子也总是不理解自己,还在旁边吵闹,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迎合孩子的需求。
这些情况都反映了家长对于亲子陪伴的认识误区,陪伴不是监督和管理,虽然学习是重点,但家长也不能总是强迫孩子在假期进行学习,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其次,陪伴不是简单地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参与,这样才是真正的陪伴。
家长都认为陪伴着孩子就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了,其实,孩子需要的"陪伴"不是这样子的,高质量的陪伴也不是这样简单的,它需要父母的感情和时间投入。家长要明白,想要改善亲子关系,不是短时间的陪伴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高质量的陪伴,需要"联结式陪伴"。
那么,家长常见的"亲子陪伴"误区有哪些?怎样才算是高质量的陪伴和"联结式陪伴"呢?家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如何才能改善和孩子的关系。
时间长就算陪伴?家长要清醒一下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都明白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陪伴真的是时间越长就越好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陪伴的质量。
1、敷衍式的陪伴。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明明就已经陪着孩子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开心呢?其实是家长陷入了"敷衍式陪伴"误区。简单地说,就是"人在心不在",虽然家长是陪在孩子身边,但他们的心思都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被工作或其他事情占据。这是常见的陪伴误区。
我们都能发现,虽然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但是一般的情况都是孩子自己在游乐设施里面玩耍,家长都是坐在场外看着或是拿出手机来干自己的事情,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如果孩子提出要求让家长一起玩,有的家长则是会推辞或发怒,让孩子自己去玩耍,自己这样陪着就很好了。这就是典型的敷衍式陪伴,虽然是和孩子待在一起,但这是无效的陪伴,因为家长没有和孩子情感或精神方面的交流,这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没有作用。
2、管制式陪伴。
与上一类型的家长相反,有的家长的确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但是这一类的家长是带着强制式的情感来进行的,他们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纠正,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不认真或心不在焉,家长就会苛责孩子。虽然这些家长都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但这样管制式的陪伴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没有自由的空间,从而在心里排斥和家长的相处时间,不愿意接受父母的陪伴。
想要和孩子亲密,学学"联结式陪伴"
我们可以看到,陪伴不是简单地陪着或管着孩子,而是需要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满足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只有双方达到一致,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质量陪伴"——"联结式陪伴"。
那么,究竟什么是"联结式陪伴"呢?它指的是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真的陪伴着孩子(也可以和孩子在虚拟空间相陪),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有真正的交流,能达到一致、产生共鸣,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陪伴对于时间和空间没有太多的要求,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沟通,那么时间长短和空间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高质量的陪伴从来就是时间长短和空间距离决定的,而是由亲子感情交流来决定的,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孩子在心理层面产生共识,那么孩子自然就更加愿意和父母亲近,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带来积极作用。
联结式陪伴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始终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这对于孩子自身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因为知道父母始终支持自己,孩子能够更加安心地去探索,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心中也不会产生不安,能建立孩子独立、健康、自信的人格特征,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因为孩子以后的成长都需要依靠自己,懂得和父母分开,孩子才能有更大的成长。
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不言而喻,我们总想让孩子在自己的呵护下长大,想要陪伴着孩子成长,但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永久陪伴,而是高质量的陪伴,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成长、独立的力量。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要如何才能做到"联结式陪伴"呢?
1、真正地读懂孩子的需求。
家长要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简单地在旁边守着,而是需要父母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满足他们的精神、情感和生活需求。因此,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去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这样子才能和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孩子愿意和自己亲近。
2、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想要和孩子增加交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和孩子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孩子在玩玩具,家长可以在旁边帮忙打下手,给予孩子一些情感回应。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总是打击孩子或插手孩子的行为,这样子会无形之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和兴趣,会让孩子在心中排斥家长的陪伴。
3、对于孩子给予积极的回应。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除非涉及到价值观层面,家长尽量不要去打击或反对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存在偏差,家长也要以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想法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观念。
4、家长要注意感情的投入。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需要情感方面的交流,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真情揉入,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和孩子的世界来产生触碰和交流,和孩子交流情感和想法,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投入。
陪伴并不是时间长、和孩子待在一起这样简单的,更多的需要我们的情感投入,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懂得和父母亲近,也懂得和父母分离,这样才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