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G终端惊艳亮相,3C产业链迎高光时刻

2019-07-29   进门财经

7月26日华为发布首款国内上市的5G手机Mate20X5G版,该机型为全球首款同时支持SA/NSA的商用5G双模手机。

华泰证券TMT研究团队在进门财经路演时表示,第三季度是3C产业链传统旺季,今年在苹果新机备货量并未出现同比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叠加国内诸多一线品牌5G终端的备货需求以及发布信息的情绪催化,符合趋势性创新的3C产业链标的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一、上周行情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申万A股、沪深300分别上涨0.70%、0.77%、1.33%,电子行业整体上涨6.35%,二级子行业中其他电子器件、元件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65%、7.43%,显示器件表现相对弱势,上涨2.19%。

海外市场费城半导体指数、台湾资讯科技指数、恒生资讯科技业分别上涨4.59%、0.83%、1.58%。

二、华为Mate20X(5G)惊艳亮相,3C产业链关注度再升温

7月26日华为发布首款国内上市的5G手机Mate20X5G版,该机型为全球首款同时支持SA/NSA的商用5G双模手机,搭载巴龙5000和麒麟980双7nm5G终端芯片模组,在5G现网下可实现约10倍于4G的下行峰值速率,实现当前全球最快的5G上行速率。

华为Mate20X(5G)定价6199元起,从推出进度和定价范围而言均优于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Q3是3C产业链传统旺季,今年在苹果新机备货量并未出现同比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叠加国内诸多一线品牌5G终端的备货需求以及发布信息的情绪催化,符合趋势性创新的3C产业链标的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自iPhone开创并引领智能手机大屏触控时代十余年来,行业竞争日趋同质化,在渗透率逐步饱和的背景下,依靠换机所驱动的销量增长自16Q4见顶。

我们认为,有别于摄像头、解锁方式、显示屏等性能的升级换代,基于作为移动互联入口的智能手机与人类生活的深度融合现状,5G手机有望开启智能手机的高速物联时代。

我们对2020年5G手机的渗透速度展望乐观,看好华为基于通信、芯片、系统等全方位技术积累,在5G变革来临之际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产业链建议关注光弘科技、顺络电子、硕贝德。

三、光学模组为AR眼镜核心元件,光学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是指在展示摄影机捕捉到的真实场景的同时,通过图像、视频、3D模型等技术为用户提供虚拟信息,实现真实场景信息的补充与叠加,从而为用户提供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AR目前仍以手机和电脑应用为主,整体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AR产业链分为硬件与软件。硬件又分上游,中游与下游。上游包括芯片,传感器,光学元件,显示屏等零部件,中游为头显、眼镜、手机、车载终端等各种设备,下游则是游戏,电影等内容提供平台。

根据UCCVR发布的《2018年AR产业白皮书》,目前AR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应用与内容展示集中在远距离显示的手机以及PC端;相比之下,近眼显示的AR眼镜市场普及度较低,主因AR眼镜的光学模组元件工艺复杂且成本高昂。

1、光波导为AR眼镜成像的主流解决方案,技术进步有望推动成品降价

AR眼镜的成像效果决定了用户体验,而镜片的光学系统便是决定AR眼镜成像效果的关键。与VR头显“凸透镜+显示屏”的光学系统不同,AR眼镜的光学系统由图像源器件与显示镜面两个主要配件构成。

根据vittimes数据,AR眼镜结构较为简单,其中光学显示模组成本占AR眼镜总成本的50%以上,可见光学系统的性能AR眼镜的成像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AR眼镜所用光学原理不同,图像源器件和显示镜面有多种组合,常见方案主要为以下4大类,其中光波导(Waveguide)与全息反射投影是AR行业内使用最多的两种光学显示镜面,但也是量产难度最高的两种技术。

2012年发布的GoogleGlass采用棱镜+LCoS(硅基液晶)的成像方式,支持15度视场角(FOV),导致用户视野大幅受限;加之该款产品价格较高且定位不明确,所以在推出之后未取得用户认可。

2015年1月,微软发布HoloLens眼镜,通过采用光波导技术将FOV提高至30度,扩大了用户的视野范围,并通过硬件的加强提升用户体验。

2019年2月,微软发布升级版AR眼镜HoloLens2,将FOV进一步提升至52度,并搭载4颗800万像素摄像头,提供2K分辨率显示器,进一步优化用户视觉体验。

光波导技术其实并不陌生,早在横跨大洋的海底光缆中就有应用。如今,随着采用光波导技术的HoloLens1、2以及MagicLeapOne产品问世,光波导逐渐被视为满足AR眼镜成像需求的主流解决方案。

这主要是因为光波导能够实现光的全反射,即光机完成成像后,将光耦合进入波导的玻璃基底,通过“全反射”原理将光传输到眼镜前方,再释放出来。

光波导的“全反射”在保证成像清晰、图像对比度高的基础上,还能为用户提高较大的视场角(FieldofView,FOV)。

光波导在技术原理上满足了AR眼镜的成像需求,但其生产工艺复杂且良率低所造成的高成本,又成为众多厂商选择光波导生产AR眼镜的阻碍。

而相比之下,光学棱镜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且技术成熟度高,因此价格较低,目前在AR眼镜中仍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比2018年发布的四款AR眼镜可以看出,采用光波导技术的HiARG100售价高达16998元,而采用棱镜作为光学系统等ActiveOne与Halomini售价分别为7000元和4388元,明显低于HiARG100。

2、浮雕衍射光波导技术成熟已有应用,而全息衍射光波导仍在研发阶段

根据当前技术路径,光波导可细分为阵列光波导与衍射光波导,其中衍射光波导又可分为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和全息光栅衍射光波导。

衍射光波导的优点主要在于其满足了AR眼镜多维度扩瞳的需求,使其对不同脸型,不同鼻梁高度等有更好的包容性,但阵列光波导成像效果更佳。

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镜片制作难度较高,但技术较为成熟,并已应用于AR眼镜。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的良好发展得益于传统光通信行业中的技术积累。

它的设计难度主要在于衍射光栅由于结构为微纳米量级,需要用到物理光学的仿真工具。目前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技术的成熟度较高,微软所推出的HoloLens1&2,以及MagicLeap均采用了此类技术。

全息光栅衍射光波导元件制作工艺更为高效,但目前仍处于研发过程。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是利用材料的高峰与低谷,而全息光波导则是使用全息光学元件代替表面浮雕光栅实现光的引导。这个全息元件是全息技术在材料内部曝光形成的“明暗干涉条纹”。

相比雕刻光栅,全息光波导在工艺上更高效,成本也具有明显优势,但全息光波导元件的制造参数等条件需要经过大量实验获得,无法通过光学分析反推,所以全息光波导元件技术研发难度较大。

3、阵列光波导成像更佳,但工艺繁琐导致成品售价过高,难以普及

光波导的另一方案为阵列光波导,其成像色彩丰富,对比度较高。阵列光波导成像原理是特殊镜面阵列的反复“反射-投射”,这使得耦合光传播由几何方式改变,并没有任何纳米级结构影响,因此其成像质量、色彩及对比度能达到较高水平;

但其制作工艺较为繁琐,阵列中的镜面在镀膜后需要特殊胶水粘贴,再按照同一个角度切割出波导形状,即使每一层的切割都有较高的良率,但数十道工艺累计过后成品良率仍然偏低,导致单个镜片成本极高,目前在AR眼镜中使用较少。

珑璟光电实现阵列光波导模组量产,模组成本下降有望推动阵列光波导在AR眼睛中普及。2018年,国内阵列光波导生产商珑璟光电宣布实现阵列光波导光学模组量产,价格不及国外模组供应商Lumus供应价格的一半。

根据36Kr数据,2018年9月珑璟光电官方价格为470美金,而Lumus的阵列光波导模组价格高于1000美金。除Lumus和珑璟光电,灵犀科技也于2018年实现了阵列光波导模组的量产。

随着行业进入者增加打破技术壁垒,以及量产工艺更加标准化、稳定化,未来阵列光波导光学模组的成本或继续下降。这一趋势有望推动阵列光波导在AR眼睛中普及。

此外,阵列光波导镜片的材料创新亦有望降低产品价格。根据雷锋网信息,2018年10月,GodView宣布成功量产以新型纳米树脂为材料的阵列光波导,这一材料上的创新被称为第二代光波导技术。

与玻璃镜片相比,树脂镜片重量较小,可塑性较低,加工难度更低,因此良率也更高。随着工艺成熟,树脂镜片成本或低于玻璃镜片成本。

4、图像源器件以传统投影结构为主,DLP投影效果好但专利成本高

AR光学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部件是图像源器件。该器件是将处理后的图像以光的形式释

放出来,目前所用的主要方式是LCoS(硅基液晶)和DLP(数字光处理)。

LCoS是新型的反射式微型LCD投影技术,其主要特性是功耗低、生产难度低,更适用于

移动应用,因为它采用反射式投射,减少了液晶面板中的晶体管电路层阻挡的部分光线,

光利用效率可达40%以上,并且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DLP投影效果较好,但需付高额专利费用,导致价格较高。DLP投影系统的核心是DMD数字微镜设备芯片,其主要特性是投影效果佳,时延小。一块DMD有130万个铰接安装的微镜组成矩形阵列,每个微镜对应一个像素,可以单独调制,与色序照明同步。

但DMD芯片为德州仪器的专利技术,其生产被德州仪器垄断生产,因此要想生产制造DLP微投影器件必须通过德州仪器,其收取专利费极高。根据芯扒客数据,以DLP普通投影仪为例,售价4000元的投影仪需要支付285美元给德州仪器公司,近一半的价格需要支付专利费。

四、重点公司概览

硕贝德(300322.SZ)

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全面发力5G天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一季报,单季实现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7.44%,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增长17.4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增长19.85%,符合市场预期。

在一季度指纹识别、半导体封装业务营收同比大幅下滑的拖累下,公司主业天线业务在核心客户旗舰机型的带动下实现了高速增长。

公司自17年起坚定践行“两个聚焦、一个强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在终端天线、基站天线、车载V2X天线、射频前端模组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力度,维持19-21年0.35、0.54、0.72元的EPS预期,目标价由17.58-18.64元上调至19.32-20.37元,维持买入评级。

顺络电子(002138.SZ)

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片式电感龙头迈入发力期,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一季报,营收5.45亿元,同比增长10.70%,在手机市场销量依然低迷的背景下,受益于汽车电子、小型化电感、基站LTCC电桥滤波器等新品拉动以及核心客户份额提升,创一季度历史新高,超出市场预期。

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下滑17.71%,扣非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6.36%,符合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公司经历了2013-2015年由产品向解决方案的转型期,2016-2018年多品类、多市场新产品的推广期,正迈进各项业务加速成长的发力期,维持对公司19-21年0.75、0.93、1.15元的EPS预期,目标价21.01-22.51元,维持增持评级。

光弘科技(300735.SZ)

宏观开局平稳,预期后续行业订单逐步向好,给予“增持”评级

光弘同时公布2018年及2019Q1财报,2018年营业收入15.98亿元,归母净利润2.7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分别较上年度增长25.43%、57.48%、43.63%。

2019年Q1营业收入4.41亿元,归母净利润0.8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分别较上年度增长63.55%、280.49%、247.19%。2018年H2景气度提升,2019Q1业绩靓丽。

Q1历来为行业淡季,同时还有春节因素的扰动,而光弘Q1扣非0.69亿元,约为2018年Q3、Q4行业旺季之时归母净利润的90%,大超预期。2019年,头部客户品控策略变化带来公司订单量价齐升,维持“买入”评级。

文章内容为华泰证券TMT研究团队在进门财经路演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