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河新区公安分局洋河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不断创新爱民、惠民举措,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新办法、新途径,全力打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洋河样板。多年以来,洋河派出所全体人员始终恪尽职守、忠诚履职,先后荣获全省“人民满意派出所”,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
01
党建队建引领
全面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活动,深刻践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通过党员活动室、廉政长廊、政治理论展板、党员桌签等环境布置,使“党建红”和“公安蓝”无缝融合。
严抓队伍管理漏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建立警属联系微信群掌握八小时外生活圈。通过重温入党、入警誓词、参观历史纪念馆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浸润警营。
以“三会一课”、党员积分管理评星定级为载体,积极借助“学习强国”、“宿迁干部学院”等APP学习平台,将党建基因植入思想;建立轮岗学习、专题培训等制度,不断提升规范意识和工作效率;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推动岗位争先创优氛围。
02
警格+网格融合
辖区划分警格27个、网格42个,按照标准配齐社区警务助理30人、网格员42人,建立15名的流动人口服务外包工作队伍,全面落实“网格+警格”双网融合举措,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数据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将数据登记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真正实现“以网格小平安保辖区大稳定”的目标。
03
风险防控化解
坚持每日召开警情剖析会,第一时间掌握疑难纠纷警情、明确纠纷成因、研究化解方法。以公安为中坚力量,以驻所律师、专职调解员为辅助,与业务机构、综治部门、属地村居等形成“1+2+N”调解联动模式,打造大调解大服务“一张网”。
04
平安社区建设
深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技防设施建设,织密动态感知网络,投资400余万元对11个居民小区开展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打造科技化、现代化的治安防范新阵地。
精心打造警民协作、警企联动“两个大脑”,高规格建成综合指挥室,实现扁平指挥、集约调度;在重点企业洋河酒厂建成智慧警企中心,开发智慧警企联动平台等系统,在为企业职工提供在线警务服务等功能。
在全市首创设立新城名苑警民中心,构建“人工智能AI展示、诈骗情景模拟、仿真汽车操作、模拟灭火系统、VR禁毒实景体验、3D全息投影防邪教宣传”等框架板块,让群众在体验中学习安防技能和知识,提高安防意识,借此全力打造服务群众和治安防范的亮点品牌。
05
民生服务优化
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加强派出所窗口建设,整合各类警务资源将能归口到窗口办理的居住证办理、出入境等业务全部前移。采取预约、代办、上门服务等延伸服务触角举措,主动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群众进行上门办证服务,打通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的“最后一公里”。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更短时限不断优化接处警、执法办案、业务办理流程中群众的“服务体验”,全方位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上门办证
06
明责减负增效
在警力紧张的情况下,向科技要警力,借力“小快灵”软件切实为民警减负增效。开发“数据在线平台”,场所行业业主通过APP实现数据自行传输;开发房管通系统和二维码门牌,实现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社会化采集和管理,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登记知晓率始终保持95%以上,排名全市前列。
不断优化“4+1”勤务运转模式,创新所队联勤联防一体化模式,强化派出所和巡特警大队的联动机制,通过扩充警力增援、街面巡逻预防压降,为派出所民警减负、为群众节约等待时间。
07
保障服务落实
始终坚持将从优待警作为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营造政治上有关心、精神上有慰藉、文化上有滋润、生活上有关照、困难上有帮扶的良好爱警氛围。坚持文化育警,根据民警不同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小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篮球、足球、器乐等各项比赛,努力营造健康向上、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氛围。严格落实暖警机制。严格落实民警帮扶“四必机制”及疗休养、体检、就医绿色通道等惠警措施。同时,科学安排节假日交替勤务机制,合理调度警力资源,确保民警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
08
社会治安动员
着眼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突破。继续加强洋河城区自招聘保安单位联勤联防队伍与街面警力错时补防、派出所与巡特警“所队联勤”模式,提升群众的见警率和安全感。以提升治安力量信息报送、矛盾纠纷调解和防范知识宣传三项技能为目标,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强化社会宣传发动,深入推动保安联勤联防工作与社会化网格治理相结合。
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
洋河派出所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