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活不好,拿什么养孩子?

2019-09-08     住颜


生孩子,会让年轻人失去什么?

“⊙ 降低生活质量吧。养孩子的花销可想而知。

⊙ 可能会失去工作。对女性来说,职场本来就有性别歧视。

⊙ 说不定就没命了吧。生孩子不就是在鬼门关走一趟么?

⊙ 自由。”

高压时代,生孩子越发成为年轻人避之不及的事。

01

“高额补贴、弹性办公,这届年轻人依旧不想生”

日前,韩国统计厅发布《2018年出生统计》,合计生育率仅为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终生生产不到1名子女。韩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出生率进入“零时代”的国家。

来源:网络

知乎博主说,几乎所有对生育率不利的条件,韩国都有。

人口密度大、社会压力大、国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

的确,韩国自身社会体制会导致生育率低下,但纵观全世界,韩国可不是个例,生育率下降已经逐渐成为大趋势。以往最高的台湾也不到1.2,香港1.14,新加坡1.07,日本1.42。

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状,各国都在出台激励政策。

韩国从2006年起,根据“低生育高龄社会基本计划”投入了124万亿韩元;

产后一年内女性每月可领不低于30万(人民币3000多)的补贴;

缩短工作时间,允许抚养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每天少工作1小时;

增加全国各地的日托中心数量并延长开放时间;

针对单身人士开展各种职业培训等等。

中国也一样。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提议: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生不出二胎就直到退休返还。

辽宁政府提出:将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各种生育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效果却微乎其微,并不能让女性对生孩子这件事产生幸福感。

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执念。



02

“养孩子太贵,必然降低生活质量,但我不想”


之前,Angelbaby因为一段生育言论遭到炮轰。

她在采访中说:

“生孩子不需要做太多准备,想想孩子20年后可以照顾自己就很开心。女孩子不用想太多,找到了对的人,就趁年轻赶紧要个孩子。”

但颜姐只想说,毕竟财力确定自由度。生孩子对她来说,是“想做就做”的事。但放到普通人身上,显然复杂得多。

前段时间,济南一家长晒出了孩子的年度教育账单:

供读3年40万,烧掉1套首付钱。

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几乎都是3万起步,上不封顶。

来源:都市快报

不止这些,前两天不是还有新闻爆出,大学生要求父母一个月给4000块生活费吗?4000!可能是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

当然,也有人说,这就跟装修房子一样,10万和100万,都能装出来,改变不了房子的本质。但咱们现实一点来说,看着别人家孩子享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自己能给孩子的少之又少的时候,内心真的能波澜不惊吗?

为什么这么多年补习班一直受到诟病,却始终存在?很简单,无论你多排斥,但竞争始终存在。

在首尔的中产阶层中,孩子每月的补习费用,经常占到大企业月薪的一半。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想生了?

高赞答主胡大曰说:

“在农业社会,孩子相当于一个大牲口,五六岁就能帮家里干活,饲养成本不过桌上多加一双筷子,粥里多加一碗水罢了。

现代社会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力,成本可要比古代社会高多了。最重要的是,以前生产资料都在你手里,你儿子必须要给你干活受你剥削。现在生产资料都在资本家手里 ,你儿子要给资本家干活受资本家剥削。你为啥要花那么高的成本生个儿子出来给别人剥削?”

不可否认,生育的确会产生高额“消费开支”,普通家庭要维持收支平衡,只能缩减其他开销。

有了这种前提,为什么还要生呢?

BBC曾经采访过一些韩国未婚女性:

为什么不愿意结婚生孩子?

最多的一个回答是:

不愿意降低生活质量。

生不起,养不起。何必让一个新生命出来,跟着自己一起折腾。那些投资到孩子身上的钱养活自己也算是绰绰有余了吧。

02

“生了孩子,我就回不去职场了”


韩剧《未生》里,女员工有孕吐反应,被上司斥责:

“你这么爱生孩子,干嘛不干脆回家?”

职场女性有多苦,颜姐说过很多次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吁要优待职场女性,但现状却仍旧堪忧。

就拿韩国来说,尽管政府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补贴,但也改变不了它就业形式的严峻。

韩国企划部财政部预测,如果就业环境无法改变,到2021年,将产生130万的青年失业者。

在这种现状下,女性的生育恐惧只会有增无减。

虽然政府规定女性有3个月的带薪产假,最多可以休到一年,但事实上,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敢休这些假,因为担心离开公司太久,就被替代了。

上个月,#孕期被辞退并被索赔13万#的新闻爆了好几天。

女员工就职于某电子公司,怀孕后就接到调岗通知,将她从质检岗位调到接触化工胶的车间贴膜作业,女员工担心胶水对胎儿不利,拒绝调岗。

之后,该公司不给女员工安排实际工作内容,办公室不让进,中午也不让她在公司就餐,同时给她发出消极怠工的警告通知,并认定她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要求赔偿13万。这波操作,都在变相让她主动离职。

要知道,她也是一名在公司待了5年的老员工。

来源:澎湃新闻

而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评论区很多人都表示感同身受。有的人虽然没被辞退,但也面临降薪调岗,失去晋升机会。

职场女性一旦怀孕,必然面临或多或少的窘境,这是不争的事实。

降薪、没工作,拿什么养活孩子?

把自己和孩子的口粮都寄托在另一半身上吗?别闹了,就算伴侣能承担,自己也不愿意当个被圈养的家庭妇女。这类故事听的还不够多吗?

03

“催生的那些人,从没告诉你生孩子是九死一生”

几天前,爆出了一段主持人李艾生产的过程。

待产时强烈的宫缩阵痛和李艾妈妈揪心的哭泣,都让很多人大呼:

“看完真的不敢生孩子了。”

“不想生女儿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她经历这种痛苦。”

来源:头条新闻

那些劝你生孩子的人,当然只会轻描淡写的告诉你:没事,一会就过去了。

但事实却是,生孩子是九死一生,养孩子是单打独斗。

你要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唐筛、胎位胎心、发育,时刻提心吊胆;

生产时,要经历各种疼痛,大概也就是姨妈痛十级的样子吧;顺产让你筋疲力尽,剖腹产需要漫长的恢复期;生完孩子还有有可能会尿失禁,喂奶时,还要接受旁人的审视:奶水够不够多?

好点的情况就是像李艾一样,老公张徐宁一直陪伴在侧,带着她一起做瑜伽缓解阵痛。但也有很多人是,老公不闻不问,婆婆只关心生男生女。

而大多数女性生完孩子后,都被母亲的角色绑架一生,男性却好像只是多了个陪产假。

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总是愿意把女性等同于完美母亲:

因为你是女性,不成为母亲就不完整;

因为你是母亲,就有义务和能力无条件照顾孩子,为孩子牺牲。

只有这样,你才是标准女性,才算个合格妈妈。

反之,再看看大多数男性。

有了孩子后,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生活开支多了,挣钱压力大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享受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间。

有个很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孩子跟爸爸亲?因为妈妈是保姆+育儿师+营养师+学习辅导员,而爸爸是玩伴。

包括前段时间,颜姐写过的袁弘晋升为新时代好老公之一,发现一个很悲哀的现象,有不少人都称赞张歆艺命好,颜姐自己也反思了一下:

照顾孩子和坐月子的老婆,难道不是一个男人的标配吗?

说到底,还是放大了女性的生育责任,弱化了男性的缺席后果。

04

“生孩子是权利,不是义务”


虽然生育恐惧无处不在,生育率持续走低,但我仍觉得比较庆幸的是:

女性独立的越来越彻底了,无论生不生,她们都逐渐掌握生育选择权。

有一部分人,不再把结婚和年纪当成生子的前提:

前不久,阿sa参加活动时,自爆已经完成冻卵。并表示取卵的数量与质量全部达标。

包括新京报提过的《到海外选精生子的女人》。越来越多高级白领选择在美国、俄罗斯选精,通过试管怀孕生子。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不生。

因为《小欢喜》再度翻红的柏林影后咏梅,考虑再三选择了不生。

她说:

“结婚晚、不生孩子只是我的个人选择,并不能代表什么。女性生育这件事有很多面,不应该被标签化。”

来源:咏梅微博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结婚多年却一直没要小孩,因为她为了舞蹈一直瘦身,担心累积的脂肪量不够影响怀孕,因此主动放弃生孩子的计划。

但她也从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和遗憾。

在她看来,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而她是生命的旁观者。

来源:杨丽萍微博

所以,如果你要问不生孩子有错吗?

我的回答是:

生育是权利,不是义务。任何脱离实际情况和违背个人意愿的生孩子,都是不负责任。

的确,这个时代,要坚持不婚不育,是得做不少抗争。得说服那些害怕你孤独终老和要求你传宗接代的人。也得接受女性当丁克一族明显的劣势,毕竟男人到了5、60还有生育的可能性,但女性过了年纪就成高龄产妇,有能力提前冻卵的就不提了。

所以,生孩子始终是自己的事。千万别因为什么“养儿防老”、“我帮你带”、“拴住老公”之类的话所蒙蔽。孩子不是交换条件,更不是恐惧、胁迫下的产物。

预估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明确自己生与不生的理由,夫妻双方都能做到为结果负责,才能正确行使生育权。

马东说过:

“生活的乐趣就是尽力而为。”

生孩子这件事也一样,永远不要为难自己。

关于生育率持续走低,你还有哪些想分享的呢?评论区见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5dVGW0BJleJMoPMzo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