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必须是外圆内方,在外面不要太有棱角,在内一定要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人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事该做,更知道什么事不该做。
在一路进取的漫漫人生里,莫忘了“守”的处世智慧。
人这辈子,不管你是谁,遵守3个“底线”,才不会让自己受苦。
《增广贤文》里写道:
“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意思就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样严密,不要多言。
海明威说过: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守好自己的嘴巴,不该说的话不要说。
罗斯福在当选总统前,曾就职美国海军部部长。
一天,有一位老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岛上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闻言笑了笑,仿佛怕有人听见他们的对话一样,特意向四周观望了一圈,随后压低声音向朋友问道:
“你能保守秘密吗?”
朋友以为罗斯福这是要透露信息给他了,立即笃定地回答:
“能,当然能!”
谁料罗斯福却说道:“那我也能。”
罗斯福面对朋友的询问,能守住自己的口,知而不言,其实是一种深藏的远见。
孔子说过:“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意思就是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才是聪明人。
开口出自本能,守口彰显智慧。
正所谓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往往会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守住了口,既是守住了别人的隐私,同时也守住了自己的品德。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的信中也有写道:
“说话不可任口。”
话不能随口而出,特别是别人不能透露的秘密,更要仔细思量。
对秘密守口如瓶,既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良好品格。
《淮南子》中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守矩,是我们立身处世的一张通行证。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就能够体现出他的品格。
古时候,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年事已高,想要挑选一个接班人。
他打算,在两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弟子之间,挑选一个,于是给他们出了个题。
老方丈为两个弟子各准备了两袋一样的稻谷,对他们说道:
“现在给你们一年的时间,一年后,谁收获的米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一年过去了。
大徒弟带着满满当当的大米前来,二徒弟却一无所获。
正当大家都以为,方丈的接班人非大徒弟莫属的时候,老方丈却挑选了二徒弟为继任者。
众人感到不解,方丈颔首一笑,说道:
“我给你们的稻谷,是我煮过的,根本没法播种。你虽然收获了大米,却没有遵守规矩。”
规矩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一个人的内心,以及他的人品。
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守规矩办事,既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
规矩犹如风筝的线,表面上看像是一种束缚,实际上却是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守矩之人,清楚自己内心想要什么,懂得自律克己,有所约束。
《菜根谭》中有云: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这世界充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在诱惑面前,能够不乱于心,谨守内心原则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东汉名臣杨震,是有名的清官,一生淡泊名利,清正廉明。
有一次,他办事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他的旧交,特意前来拜见。
王密当初就是杨震提拔上来的,心中一直念着他的恩情。
当天夜里,带着黄金十斤前来送给杨震,以感谢他的知遇之恩。
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
“现在深夜无人知道。”
杨震却批评他说道:
“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受到谴责后,王密很惭愧,只好作罢。
丁香 (丁香) 花在老生锈的杯子里。春天背景与白色和紫色的花,在乡村杯木制的桌子上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深夜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杨震依然能守得住自己内心的原则,不为利益所动。
所谓守心,其实就是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
易中天曾说过: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守好自己内心的原则,不为外物所转而失去自己的本心。
面对诱惑,能够不乱于心,保持淡定与宁静,才是真正的强大。
古人说:“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守住嘴巴,不乱说话,就不会惹祸;
守住本心,不做违背良心道义的事,就不会出错。
曾国藩曾经说过:“说话如水,做事如山。”
只有守住内心的匣门,才不会轻易被外物所蒙蔽。
漫漫人生,一路进取,一路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