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抢先拍出了“请回答1988”

2019-10-10     第十电影

韩剧之王《请回答1988》即将被中国内地翻拍。

自从消息被传出,就溜了几轮卡司阵容,闹出了选角风波。

但比起谁演德善和阿泽,观众们更关心的是:把整个故事挪到中国内地,是否会水土不服?

这也是跨文化改编剧面临的问题:文化土壤的改变,是否还能唤起观众的共鸣?

最近,一部新台剧,却出乎意料地拍出了“《请回答1988》”的味道。

《俗女养成记》

在《俗女养成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面孔。

主角阵容有去年凭借《谁先爱上他的》而斩获金马奖影后的谢盈萱,《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令人惊喜的温升豪,在《大佛普拉斯》中独挑大梁的陈竹升



配角队伍里,不仅有近几年的台柱子吴慷仁(《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还有曾是侯孝贤御用班底的杨丽音(《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



《俗女养成记》以两条时间线并行

一条是现实时空,39岁的陈嘉玲在台北艰难打拼;

另一条是童年时空,稚气未脱的陈嘉玲生活在80年代末的台南乡下。


两条时间线的并置让我们更好地看清:童年的经历,是如何影响今天的陈嘉玲的。

39岁的陈嘉玲,看似光鲜亮丽,看似耀眼夺目。其实华盖之下,都是一地鸡毛。

她在写字楼工作,是老板的左膀右臂私人助理。不仅要处理工作琐事,还无奈介入了老板的家庭私事中。每天累得半死不活,也总是讨不到好。



陈嘉玲在台北工作了N年,还是没房没车没老公。她和同居男友一起蜗居在小居室中,忍受着房东太太的折磨。两人表面上商量着结婚,其实内心里早就没有了激情,感情生活一触即溃。


物质上一穷二白,精神上也孤独空虚。陈嘉玲认定了自己是“台南的女儿”,并不属于人声鼎沸的台北。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她犹如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那么她的精神归宿在哪里呢?

——乡下老家。

童年的陈嘉玲,住在祖传的中药铺子里。

全家人三代同堂,虽有少许摩擦,但总体上其乐融融。


咋咋呼呼的妈妈,唯唯诺诺的爸爸,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人却过得格外融洽。在教育陈嘉玲这件事上,两人总是配合默契,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几乎每一家的婆婆和儿媳之间,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但陈嘉玲的妈妈和阿嬷之间,却少了一些摩擦,多了几分温情。和睦相处的秘诀是: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耀武扬威的姑姑从中搅局,婆媳两人也站在同一战线。


台剧抢先拍出了“请回答1988”

当然,家中也不是没有烦心事。毁掉婚约的小姑、极不靠谱的叔叔……也会在平静的生活中掀起波澜。但对于乐观豁达的陈家而言,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只有回到台南,陈嘉玲才能放空自己,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从旁人期待的“淑女”彻底变身为心性使然的“俗女”。年近不惑之年的她,到底会选择继续飘荡在异乡?还是会放下一切回归故土?


台北和台南,正好对应了陈嘉玲心中的“异托邦”和“乌托邦”。

在台湾,台北被戏谑地称为“天龙国”,象征着权贵、发达与快节奏。台北以外地区的年轻人蜂拥而至,涌入大都市念书、工作、定居。但部分台北人对外地人的“冷感”,也让外来人口自觉无法完全融入。

台南和台北恰好是两个极端,民风淳朴,生活悠然。缓慢的生活节奏,让在地居民的幸福度很高。但同时,他们的思想习俗更为封闭传统。

剧集客观呈现了两地的优势和不足,于是观众既可以看到速食社会的人际荒芜,也能了解到悠然生活中的守旧观念。


(台北更为开放的性关系vs台南的“谈性色变”)



(台北的业缘关系社会vs台南的地缘关系社会)


《俗女养成记》把台北台南放置于天平两端,让陈嘉玲来度量:到底哪一种生活,是她的心之所向?重点不在于孰好孰坏,而在其适合度。

从现实/童年两条线索来看,《俗女养成记》犹如《败犬女王》+《请回答1988》的合集。

现实线展现大龄女性的困境和社会强加的恶意,对应了近几年相关的焦虑社会话题;童年线主打怀旧风,以温馨家庭剧的形式,让观众倍感治愈。

国产剧中相对薄弱的都市爱情剧与怀旧年代剧,都能在《俗女养成记》中取取经。

当代人的爱情,哪有那么多偶像剧剧情。

总裁也许会很霸道,但往往是大腹便便的老男人;

同居生活不是甜甜甜甜甜,也有很多厌倦、疲惫和凑合;

婚姻不是梦幻的幸福结局,婚后生活同样有很多不堪。


国产都市爱情剧中的女主角,永远年轻,永远美丽(即使扮丑也很美),看起来从不会触到生活的暗礁。

而风风火火、潦潦草草的陈嘉玲,则撕破了这些糖衣。她的困境,才能让都市女性寻找到共鸣:不温不火的爱情、心力憔悴的北(沪)漂、性别带来的窒息感。


而我们的怀旧年代剧里,欠缺的是什么呢?

不是精确仿旧的道具布景,不是强行插入的时代大事记,而是人情冷暖中的微小共振。

讲童年,《俗女养成记》找来一帮童心未泯的孩子,拍摄他们在秘密基地探宝的细节;


讲性教育,剧中以“电视机里出现接吻场面”来折射大人们的慌乱和孩子们的好奇。


把观众迅速拉入怀旧时空,不正依靠的是这些引起共鸣的细枝末节吗?

当台剧已经甩掉了“无脑言情剧”的标签,转而开始百花齐放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大陆剧的未来到底在何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2o8uW0BMH2_cNUgCk_C.html